考察團隊在本地停留的第三天下午,黃三元便再次找到了顧凱,稱經過本地漁村民眾的討論,愿意接受海漢所開出的船員雇傭協議,但希望海漢能夠讓這些漁民繼續保有他們在本地的土地和房產。
顧凱聽完之后搖搖頭道“老人家,你這個要求不太合理。首先,官府已經把這塊地區交給了我們,從法理上說,這片地區已經屬于我們海漢,如果要去官府打官司,肯定也是我們占理。其次,只要愿意為我們做事,住處和生活問題我們都會妥善解決,不會讓你們出現生計問題,你們也不需要再繼續依附于土地生存。我還是那句話,只要能拿出官府簽發的房契地契,我們都認,愿意賣的,我們就花錢買,不愿意賣,我們也不勉強。”
顧凱見黃三元不吭聲,便繼續勸道“我們原本可以根本不管這些,但出于道義,我們愿意給生活在這里的百姓一條更好的出路,只要跟隨我們的指引,大家都可以有機會過上更富足的生活,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黃三元猶豫一陣才開口說道“顧老爺,并非小人不相信你所說的話,但口說無憑,這好歹也是關系到幾百口人的生計”
“你們不就是擔心投靠了我們以后的生活嗎這個好辦,親眼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執委會對于這種情況早就有了駕輕就熟的一套處理模式,顧凱自然也運用得非常純屬了“你們大可推薦幾名代表,隨我們的船一起返回瓊州島,看看我們在當地的經營狀況,問一問當地為我們做事的幾萬百姓,打聽一下我們的承諾是否有過沒有兌現的時候。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在這里吹出花來,也不如你們親自去看一看更直觀。至于費用問題也不需擔心,你們推選的代表,來回所有費用都由我們負責承擔,你們一個銅板都不需要出。”
這下黃三元還真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了,當下便向顧凱告辭,回去招呼村民推選代表了。
馬力科從廣州帶過來的商務考察團只在這里待了三天就離開了,而這個時候工程人員的勘察工作還并沒有結束,因此各家商戶們也未能及時獲得更詳細的投資方案。不過所有的商戶在走了這一趟之后都保留了投資的意向,并沒有任何一家打算申請退還保證金,也足見這些商戶對海漢的信心倒是很足。毫不夸張地說,駐廣辦這次拉來的大明投資商,靠的就完全是海漢過往所積累的良好商業信譽,以及馬力科等人的嘴炮了。
商務考察團返回廣州之后,立刻就會啟動組建“香港島聯合開發公司”的程序。雖然工程預算和詳細的開發規劃還沒做出來,但馬力科打算先用“瓊聯發”的模式套用進來,先把這群投資者圈住再說。如果利用好項目開發細節正式公布之前的這段時間,大概還有機會從廣東再圈一批投資者進來。而這個項目拉進來的地方土豪越多,將來海漢吞并香港島所需面臨的官方壓力就會越小。
顧凱所率領的考察隊在這里待滿一周之后,也功成身退返回三亞。臨走的時候還帶上了本地漁村推選出來的三名代表,他們的使命是前往三亞參觀海漢執委會治下的新興社會形態,確認顧凱在此之前所作出的種種承諾是否會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