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昌化項目的順利進行,喬志亞這個臨時主管也因為在此期間的優異表現而順理成章地被執委會扶正。而喬志亞所管轄的區域和人口,在所有駐外機構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安南黑土港。不過最近執委會已經放出風聲,會在年底前對安南的管理部門進行機構調整。
這個調整倒不是因為當地的軍政主官出了什么問題,純粹只是因為原有的機構設置已經無法對目前在安南的租界實施高效的管理。從最北端的黑土港到最南端尚在規劃之中的峴港,距離已經遠遠超出了海漢執委會所要求的地方治理機構職能。雖說可以通過電臺互通消息,但實際的工作中,相隔千里已經很難再實現有效的管理。拆分安南地區的管理機構,就成為了當下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按照執委會的設想,今后安南地區至少要設置南北兩套領導班子,以爭江橫山為界,早期的三處租界為北方所轄,南方四處新港則將劃為南方機構的管轄范圍。
1629年9月20日,代表海漢執委會的峴港項目先遣隊抵達了當地。先遣隊的負責人便是執委會從昌化工地緊急抽調出來的劉山夏,他在趕回勝利港述職后就趕緊投身到峴港項目當中,并且被任命為前期工作負責人。而與他同行的除了各相關部門的人之外,倒還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
1629年9月7日,由七艘船組成的瓊聯發瓊西考察團抵達昌化港。這支考察隊并不是從三亞過來,而是從大陸出發,沿著雷州半島向南度過了瓊州海峽,然后在瓊州府城停留了一天,再向西經由儋州,抵達昌化。
這支考察團原本應該在三天前就抵達昌化港,但在途中遇到了惡劣天氣耽擱了行程。不過或許是因為駐廣辦那邊開項目推介會的時候把宣傳做得夠好,這一幫商家代表在下船之后并沒有表現出多日奔波后應有的疲態,而是一臉興奮地向前來迎接他們的喬志亞詢問什么時候可以去看看本地的開發進度。很顯然,在這幫人心目中,賺錢才是第一位要緊的事。
喬志亞一心想著快點拉這群土豪進坑,自然不會介意他們主動朝坑里跳,當下便回應道“各位,你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其實也是昌化開發工地的一部分。僅僅在三個月之前,這里還只是一個不足二十戶人的小漁村而已,但現在的狀況各位都看到了,每天有超過五百名工人在這里勞作,不斷地擴建港口,完善這里的設施,接收從三亞等地運來的各種工具和原材料。最遲年底,這個勞工數量極有可能再翻上一倍。而這個港口的貨物吞吐能力,也將全面超越瓊州府城,成為瓊州島上第三大港口。”
至于喬志亞沒有明說的前兩大港口,自然是指勝利港和三亞港兩個地方。而聽他介紹情況的商戶代表們也完全沒有對此感到質疑,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聽著喬志亞繼續往下說。
“我們之所以會在這個地方修建大型港口,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原因了。是的沒錯,在距離這里八十里左右的內陸山區,有一個非常大的鐵礦。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呢”喬志亞故意賣個關子,等了一下才繼續說道“這地方所埋藏的鐵,足以滿足整個大明對鐵的需求。請各位注意,我說的可不是一年的份量,而是好幾百年”
人群中傳出一陣低低的驚呼聲,毫無疑問喬志亞的這種形容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們。但就算這說法聽起來像天書奇談一樣玄乎,卻仍然沒有人開口質疑喬志亞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原因也很簡單,外界早就有一種說法,即海漢人手中掌握有某種探礦定脈的秘技,而且他們專找那種無人發現的大礦脈,比如海漢正在采掘中的田獨地區以及更深入內陸的那些大型礦藏,以及遠在安南北部,號稱小三亞的黑土港煤礦,都是被海漢人以這種神奇的法術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