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這會影響到多少戰斗力”陶東來問道。
顏楚杰想了想道“作戰的時候起碼三成,因為船上的蒸汽動力系統不單單是用來做推進動力使用的,升降船帆,輔助轉向,都有用到蒸汽動力。沒了這東西就只能全靠人力操作,至少得占用船上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手才行。”
“三成四分之一也不是不能接受。”陶東來權衡了一下又道“這事你跟寧崎仔細商量過沒有,他那邊什么時候才能解決專業人員的問題有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顏楚杰點點頭道“談過,他說至少明年三月以后才能全面解決。我現在只能祈禱這三個月里不要爆發大規模的海戰,否則我們辛辛苦苦造出來的戰艦也只能發揮出一部分威力。”
李清揚是不清楚海漢民團的海軍究竟會有多大的花銷,如果他看到財政部的軍費預算數字,恐怕下巴都會掉到地上。就海漢民團現有的這些人馬,其每年的耗費幾乎要相當于整個廣東省明軍的軍費開銷了。而以巨額軍費堆出來的這支軍隊也的確沒有辜負海漢執委會的期許,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作戰水平,都遠遠地超過了明軍。李清揚雖然還沒有親眼見證過海漢民團的作戰,但就他目前所見證到的這些公開展示的內容來說,已經可以確信海漢民團的戰斗力遠勝明軍,而且這種差距并不是簡單用兵力就能夠填補起來的。
李清揚現在唯一能期盼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繼續維持住大明與海漢之間的和平,不要給這幫海漢人開戰的借口,否則大明的損失恐怕不僅僅只是瓊州島上這些土地而已。海漢人只采用和平的手段,就能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實現如此之快的擴張,如果真的開戰,以雙方戰力的懸殊差距來看,李清揚完全不能想象海漢人的實力將會如何暴漲。而等到雙方的實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海漢人態度會不會還像現在這么保守,李清揚可不敢替他們打包票。
李清揚在送回南京的第一份報告當中,基本上沒有提及海漢軍備的狀況,而是按照安全部的要求,竭力將三亞描述為一個新興商港,而海漢人則是一群以商貿為主業的海外漢人后裔。至于傳聞中引起錦衣衛衙門關注的海漢民團,李清揚則是將形容為“鄉間民眾結社聯防,規模不過數百,多以棍棒為武器,尚不足為慮”。
當然如果一味地貶低海漢實力,那南京方面恐怕很快就會下令調他回去,而這并不是安全部想要的結果,因此報告中也加入了一些別的內容,好讓李清揚能有充足的借口留在三亞。例如其中提到了海漢手中所掌握的多種先進的生產技術,甚至隱晦地提到了海漢可能有大量販運私鹽的嫌疑盡管這是屬于鹽課提舉司的管轄范圍,并不是錦衣衛的事,但查抓私鹽販子可是個肥差,如果有發橫財的機會,錦衣衛也不會主動把這肥肉讓給鹽課提舉司。
主持這件事的郝萬清相信,把李清揚留在三亞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住錦衣衛衙門,讓他們在短期內不會對海漢采取進一步的行動。而隨著李清揚對海漢的了解逐漸加深,那種抵抗的心思也會越來越淡,畢竟當初懷著類似他這種心思屈服的人可不少,而現在還有幾個敢說自己是寧折不彎的硬骨頭
李清揚注意到臺下通過觀禮臺的海軍隊伍中,赫然就有前些日子見過的那名安南降將武森在內。他先前也曾懷疑過武森的身份,認為這可能只是海漢人安排的一個局,找人來冒充安南降將演戲。然而很快他就通過各種途徑確認了武森的真實身份,因為從安南過來的移民眾多,而其中的前南越朝廷高級官員卻并不多見,像武森、阮氏兄弟這樣的降臣,本地很多安南人都認得他們。李清揚所在的“福記藥鋪”就有四五個安南裔的歸化民幫工,而且都是從順化出來的,李清揚稍一打聽,便知道武森的的確確曾經是南越的水師參將,而以南越的軍制來說,武森的職位已經不算低了。
李清揚并不知道武森在被帶到三亞之后,曾經有過一段和他很類似的心路歷程,而且還被送到田獨鐵礦去做了一段時間的苦力,但海漢人既然把這個武森吸納進了民團,李清揚認為這想必也是看中他的能力。就是不知道這個武森心中,是否跟自己現在的心態一樣,既對海漢感到畏懼,但又還是在內心最深處存有一絲不甘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