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陶東來像是聽到了某種可笑的事情,嗤笑了一聲應道“托馬斯先生,我想你應該是搞錯了一些事情,現在并不是在談合作開發港口,而是我們站在貿易合作伙伴的基礎上,給予遇到困難的貴方一些仁慈的幫助。讓你們在當地建立碼頭和設施,是我們的善意,善意是不能用來討價還價的。如果你覺得這種做法不合適,那么就當我沒有提過好了。”
陶東來對此的確是有恃無恐,盡管安南的南方四港開發工程到目前為止都還仍處于停滯狀態,但海漢的造船業卻并沒有一天停下過發展。在安南內戰結束的同時,海運部就已經開始在考慮開發從三亞至馬六甲海峽的遠洋航線了。
中南半島沿岸的港口固然很重要,但海運部也未雨綢繆地考慮到了船只自身的續航能力,并且開始建造以“探險級”戰船為設計基礎的民用版本帆船。
這類將軍用技術運用到民用領域的做法,在穿越前的那個時空中屢見不鮮,幾乎所有高精尖的技術都會在開發出來之后首先運用到軍事領域,然后經過一段時期后再轉向民用領域。而在這個時空中,這樣的做法倒還算得上是領先于這個時代。
海漢造船廠除了早期仿制過一批廣船福船,從“探索級”下水到后來的“探險級”建成,都是以軍用型號為藍本來對船型進行改造,不但開發時間短,而且實用性也強過另行設計。而這種將在未來用于南洋方向的遠洋貨船,目前已經有四艘完成了下水,近期便可投入使用了。
由于海漢式帆船在航速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同等航程所需的時間起碼要比同時代的帆船減少兩到三成,這就意味著搭載同等數量的補給品出發,海漢式帆船的的理論續航能力也會大大超出同時代的競爭對手。而這種“探險級”民用版帆船的巡航能力,在海況正常的情況下足以維持其完成三亞至馬六甲海峽的航程而無需在途中進行靠岸補給。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考慮到可能出現的補給問題,現在海軍所使用的專業補給船也非常好用,大不了就是在船隊當中加上一到兩艘專門搭載補給品的貨船,即便因此而多出一部分開支,對于利潤豐厚的這條航線而言還是很劃算的。
這種費用相比建設港口和碼頭的耗費,那就真的是九牛一毛了。因此執委會寧可讓港口開發工程暫時停滯,轉而采用更好的海運船只來度過這一段運力緊張期。
而托馬斯的擔心也并非杞人憂天,海漢執委會的確是存了心思要將航線南擴,這一方面是通過降低運輸成本來增加海貿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是為今后幾年逐步控制南海地區關鍵航道做準備。目前在巽他海峽旁邊巴達維亞的情報站已經開始了正常的運作節奏,而另一處進入南海的要道馬六甲海峽,自然也是執委會的主要目標。
盡管馬六甲海峽暫時還在葡萄牙人手里掌握著,但知悉歷史發展進程的海漢一方卻知道要是己方不及時介入的話,很快這個地方就會被荷蘭人所奪走,到時候荷蘭人一舉掌控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兩個連接南海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那可就不是執委會所愿意看到的局面了。與其讓葡萄牙人白白丟掉這個戰略要地,執委會認為倒不如早一點想辦法拿過來自己掌控,最差至少也要在當地形成駐軍,協助葡萄牙人抵御荷蘭人的擴張步伐。
執委會并不打算用武力方式來奪取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因為那樣勢必會傷及到目前與葡萄牙之間還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葡萄牙是海漢通往西方世界的唯一一扇窗口,執委會并不想過早地拋棄這個還能起到很多作用的工具。如果能夠用別的軟手段來脅迫葡萄牙主動交出馬六甲地區的控制權,那就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