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揚看著這兩個面相還未完全脫去稚氣的年輕人,老毛病一下又犯了,忍不住問道“在下看兩位小哥也是青年才俊,為何之前沒去考個功名,報效朝廷”
“考功名”符力愕然應了一聲,轉頭看看于小寶,然后兩人相視而笑。
“考功名就算了,我們沒那么好的命。”于小寶擺擺手道“我們開始識字也就是近兩三年的事,哪寫得出文章去考功名要不是首長們來了這地方,我大概還在海邊當漁民,這家伙多半是在深山里做獵戶”
“我可是峒主繼承人,當峒主不用自己去干這些粗活”符力笑著糾正道。
“啊,原來符小哥是黎人”李清揚下意識地感嘆了一句。
大明一向也會對黎人山寨的首領進行分封,當然都是些不要錢的空頭職位而已,并不會真的給這些黎人在地方上安排官位。李清揚在三亞倒是見到不少的黎人在為海漢人做事,幾乎各行各業都有,看起來海漢的確比大明更好地解決了漢黎之間的民族問題。不過像符力這樣的峒主繼承人,李清揚還是第一次在本地遇到,他知道這個身份在黎人當中已經算是貴族,而看符力表現出的態度,顯然更喜歡在海漢社會中的身份,大概已經不會回到黎峒去做峒主了。
李清揚能夠感受到兩人之間的良好關系,但一個是漁民后代,一個是黎人少峒主,他真的很難想象這樣身份背景差異極大的兩個少年,怎么會一起成為了海漢人手底下的得力干將。但從這里他也能感受到海漢在用人方面的標準差異極大,這漁民和黎人的后代都能在海漢人手下當官,而自己卻只能作為安全部的編外人員聽候調配。
盡管李清揚認為自己并沒有真正投靠海漢的打算,但在這一刻他還是明確地感受到了心里的不甘自己好歹也是錦衣衛正統百戶,朝廷命官,為了大明也出過力賣過命立過功,說起來也是有本事的人,到了海漢這邊居然就給個編制然后扔到藥鋪里當帳房
仿佛是聽出了李清揚這聲嘆息中的復雜情緒,符力應道“我們符山峒是第一家和海漢合作的黎峒,我們峒里出來的年輕人,有很多都和我們一樣,現在在民團和警察司里做事。海漢首長們給我們黎人的機會,和漢人是一樣的,對首長們來說,只要忠于海漢,忠于執委會,那就是可用之人,不需有民族之分。”
李清揚現在已經習慣了不去和人爭辯到底是應該忠于海漢還是忠于大明這地方有相當多的人從來就沒有真正接受過大明朝廷的統治,對他們來說這件事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但當李清揚親耳聽到符力這么一個年輕黎人口中說出“忠于海漢”這樣的說法,也仍然感覺到了不小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