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要說這么滿,你們安南軍區的部隊,戰斗力是不錯,但還是適合打野戰打游擊,正面戰場上的集團作戰,還得交給三亞這邊訓練出來正規軍。”民團總教官古衛聽到這里,也忍不住加入到戰場當中“別的不說,光是這步炮合擊的戰術,估計安南駐軍就很少練習,小打小鬧還沒什么,上了大戰場,不能跟炮兵部隊很好的配合,那仗還怎么打”
古衛說的這個點也算是切中安南駐軍的短板,由于強調復雜環境下的野戰能力,安南民團軍并沒有大量裝備重型火炮,全是以輕型裝備為主,這樣做最大的弊端就是當地部隊缺乏跟成編制炮兵部隊合成作戰的經驗,而軍委高層幾乎全是信奉大炸逼主義的狂熱分子,恨不得所有戰斗都能用火炮來解決。安南民團軍的這個短板,就注定了他們不太可能在大型會戰當中擔當起正面主力的作戰任務。
“行了,你們幾個也別跑題跑太遠了”眼看這討論話題從步槍分配歪到了作戰方式上面,顏楚杰趕緊開口將主題拉回來“步槍和其他軍火的配額,不是你們開口要多少就能有多少的這兩年民團軍擴編擴得快,但田獨的兵工廠可沒這么快的擴張速度現在制造槍炮彈藥的工人,加起來總共才不到三千人,不但要生產供給你們三大軍區的武器裝備,還有每年出售給大明、安南、占城、葡萄牙人的軍火,產能跟不上啊”
“跟不上就增加人手啊”錢天敦應道“三千不夠就四千,四千不夠就五千三亞現在不是號稱有兩三萬產業工人嗎”
“兩三萬產業工人那是把在集體農場種地和港區這么多干體力活的勞工也算進去了。”顏楚杰很無奈地搖搖頭道“除了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剩下的歸化民基本都劃進產業工人里了。兵工廠需要的技工增長速度還是遠遠跟不上生產任務的需求,但做這個行當的工人是要掌握加工技術才行的,培訓合格工人所需要的周期很長,這問題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
在座的軍頭們這下都不說話了,田獨的兵工廠造不出來,他們在這里爭來爭去也沒多大意義。其實這個問題也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比如說在各個駐地興建小型兵工廠,由各軍區自行解決一部分需求。但沒誰敢冒這大不韙來出頭,因為執委會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所有熱兵器包括彈藥在內,都只能由田獨兵工廠負責生產,而地方上的駐軍頂多只能在當地制造一些冷兵器,武裝一下預備役人員。
這種做法也是為了安全考慮,避免執委會對海外的軍頭們失去掌控,讓他們發展成地方軍閥。而這個底線肯定是不容挑戰的,誰要是不知趣地把這事拿出來說,恐怕立刻就會被調回勝利港接受內部審查。所以就算明知大本營的兵工廠產能不足,軍方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步槍配額的事,你們也不用爭,軍委已經有了大致的分配方案,家家有份,但別指望一次就能拿到你們申請的數量。”顏楚杰決定終結這個話題,開始討論下一項議題“我們到達這個時空已經整三年了,執委會認為我們目前的狀況要比預計的五年計劃發展得更順利,因此有些對外的擴張計劃也可以考慮提前進行實施”
眾人一聽顏楚杰這話,立刻都重新打起了精神。他們這幫人選擇參加穿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實現帶兵打仗,成為傳世名將的夢想,但去年上半年的安南內戰結束之后,各地駐軍都是刀槍入庫,再無戰事。雖說平時的軍訓、征兵、擴編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在進行,但沒有仗打,對于這些軍人來說始終是一個遺憾。
執委會的對外政策,他們都很清楚,先求自保,再謀擴張。民團參加安南內戰雖然獲得了大捷,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兵力太少,很難獨立完成大規模的作戰任務。當初攻打順化雖然還算比較順利,但如果沒有北越大軍在西邊替他們封住南越守軍出城的通道,民團也很難放心大膽地將兵力集中到北邊攻打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