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漢私鹽在本地的經銷權,就掌握在海南衛指揮使的小舅子手里,這門生意每年至少可以給他家帶去五千兩銀子的收益;而總攬了海漢玻璃文具在本地銷售渠道的,則是知府大人的親外甥,這門生意真的可以說是躺在家里就把錢給掙了。其他的諸如此類的關系戶還有至少十幾家,幾乎包攬了所有的海漢商品在府城的經銷權,這些既得利益者并不會反感海漢商業體系在本地的運作,反倒是期盼著三亞那邊能夠定期地推出新的產品,以便能讓他們的商鋪有新的炒作點。
由海漢自行經營的店鋪不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海漢銀行。作為瓊州島上的主要銷售市場,財政部在瓊州府城也開設有一間支行,初期主要就是結算三亞與瓊州府城之間的貨款,方便那些專門來回于兩地之間的海商。不過隨著銀行業務范圍的逐漸拓展,目前銀行的業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替商人們結算貨款而已,印刷了定額面值的銀票已經開始逐步在市面上流通起來。
現在海漢銀行在瓊州府城發行的定額銀票跟廣州支行在當地發行的銀票是一樣的,分為十、五十、一百三種面額,不記名不掛失,隨時可到海漢銀行兌換等額現銀。這種小額銀票在推出之后就得到了商界的普遍好評,即便是開始有所懷疑的人,在驗明身份之后,被請到銀行的地下銀庫中看了窖藏在此的十萬兩庫銀之后,也大多打消了原本的疑慮。根據海漢銀行所的數據,目前瓊州商界的交易當中使用海漢銀票作為支付手段的比例,已經高達近五成了。
然而官府對海漢銀行這種不聲不響就掌握了本地經濟命脈的做法,卻絲毫都沒有警惕感產生對于官員們來說,把通過各種門路收上來的銀子放在城外由海漢民兵荷槍實彈把守著的銀庫里,遠比在自家后花園里刨個大坑埋在地下,然后每天晚上為此擔驚受怕要好得多。反正需要用銀子的時候直接給海漢人傳個話,將銀票交給他們,銀行的運銀車半個時辰之內就會把足額現銀運到指定的地方交付。
相關的部門經過了兩年多的運作之后,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商業渠道為其他的滲透工作鋪路。結合了政治、文化、經貿等領域的推廣于一身,這一整套運作體系所能產生的作用,遠比單純的貿易關系要強得多。海漢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理念等等,一直源源不斷地通過這個體系滲透到府城每一個居民的生活當中。
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這里距離三亞稍遠,不太可能像崖城那樣,在短短兩三年之內就被海漢迅速同化,然后架空當地官府,實現了事實上的吞并。事實上海漢在海南島上的整個擴張趨勢也隨著地域距離的變化而呈現出進展程度上的差別,距離越近,海漢控制的程度就越高,距離越遠,海漢在當地的影響力就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