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上午十時左右,白馬井附近的漁村居民們都聚集在海邊,目瞪口呆地看著這支從未見過的龐大船隊魚貫駛入儋州灣。他們在前一晚已經被一群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軟禁起來,不過與想像中的海盜有所不同的是,這些武裝人員并沒有對他們打打殺殺,也沒有搶劫他們的財產和妻兒,只是要求他們在近期不得隨意出入,擅離村莊者一律以奸細論處。
只要能夠安安穩穩地活下去,并沒有人會傻乎乎地跟這些配備了刀槍的武裝人員硬扛,于是村民們都乖乖地待在村里,當起了看客。
1630年10月3日,大明崇禎三年八月廿七,儋州以西外海。
一支龐大得不像話的船隊緩緩出現在了海面上,向東駛向儋州灣。這支船隊其實是由四支稍小的船隊共同構成,每支船隊都由十艘左右的海船構成,每艘海船都搭載了80至200人不等的武裝人員。再加上運送物資和補給品的后勤船,以及在外圍巡邏護航的武裝船只,整個船隊的規模竟然多達七十余艘,而這還僅僅只是來自安南吉婆島的運兵船隊,并不包括先前在北部灣海域殲滅大明水師的那支海軍艦隊在內。
為了能夠達到軍委所設計的一波流閃電攻擊,由安南出發的近五千名武裝人員也是被一次性運往儋州,實施登陸作戰。這對于海運部門的船只調配和統籌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此整個海運部所屬的人員幾乎是傾巢而出,越之云和孫長彌都加入了這支船隊擔任一線指揮,甚至就連勝利港造船廠的眾多匠人也被提前送到昌化、儋州一帶,準備對可能出現狀況的船只進行緊急維修。
為了能夠讓這支龐大的船隊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儋州,民團軍在安南北部海岸提前五天就施行了禁海令,而頒布禁令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民團打算要對近期在北部灣肆虐的海盜進行打擊,為了避免殃及池魚,誤傷無辜,所有前往瓊州島和大明境內的船只在二十天之內一律禁止出港。這個命令執行起來倒沒有太大的難度,畢竟安南北部幾個主要的港口都在民團的控制之下,民團頒布的法令基本就是金科玉律,并沒有人敢于在這個區域挑戰民團的權威。
而對于儋州附近海域的屏蔽就相對要麻煩一些,一方面安全部的探子們開始在儋州市面上放出風聲,稱安南海盜最近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儋州灣之外,嚇唬膽小的船主不敢在這個時候駕船出海。而跟海漢關系密切的各路海商,也都得到了海漢這邊的秘密通知,要求他們近期不要派船進出儋州灣。
另一方面,前期偽裝成海盜船的幾艘福船也已經從雷州半島南下,在儋州灣外海游弋,如果真有不怕死的敢硬著頭皮往外面沖,那么設在儋州灣入口白馬井港的預警點會在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到外海的“海盜船”上,讓其解決掉這些潛在的隱患。而從十月二日開始,由萬山港和香港兩處調回的六艘戰船和兩艘補給船駛入了瓊州海峽,開始對瓊州府城外海進行監視和封鎖。
在“燎原計劃”啟動的同時,廣州這邊的辦事處也沒有閑下來。近期瓊州海峽中海盜活動猖獗,相關的消息也早已經傳到廣州,只是這邊所受的影響遠不及瓊州那么直接,因此官府和民眾對此的重視程度都極為有限。而駐廣辦目前所承載的任務之一,就是在動手之前引導廣州的民間輿論,使之朝著有利于海漢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