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今年施耐德也不負眾望地站起身來,拿著一本文件簿走到了前方的講臺前。
施耐德抬手揚起手中的黑皮文件簿道“我知道各位一直在等的其實是它,而不是我”
臺下傳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施耐德接著說道“每年的股東大會結束之后,我們都會發表下一年度的一部分開發項目,但年年如此,似乎也沒什么驚喜可言了。而且我聽說今年大家早早就已經在推測我們準備砸錢進去的下一個地區,很多人大概在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施耐德環視眾人,緩緩地說道“但我接下來要宣讀的內容,可能會出乎你們當中絕大多數人的預料,不管是驚也好,是喜也好,我們所準備的投資項目都將會一如既往地為大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以下所公布的投資項目,將在三天之后開始籌股集資,三十天之后開始實施。所有項目海漢商務部占據至少五成一的股份,公開發售的部分如果未能售罄,差額將由我方補足。”
施耐德翻開封皮,開始宣讀第一個項目“瓊州府城以北,南渡江入海口新商港工程,總造價白銀五十萬兩,總工期十八個月”
施耐德還沒把內容念完,臺下眾人就一陣嘩然。在座這些人對于海漢的下一步投資地點有過諸多的猜想和推測,但沒有誰想過這個地點竟然是放在了瓊州島的權力中心附近。
對于海商們來說,府城附近的海口港自然是盡人皆知的地方,在三亞的兩處港口出現之前,這地方就是瓊州島最大最繁華的港口,也是瓊州島的貿易集散地。不過近幾年由于三亞的沖擊,海口港已經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其老舊的港口設施和泥沙淤積的水文條件,也的確比不了海漢人在三亞興建的兩處大型港口。如果不是因為旁邊有府城這個重要的所在,有這么幾萬定居的人口,說不定荒廢的速度還會更快。
但這地方不管繁榮還是荒廢,都是大明官府眼皮子底下的要害地帶,扼守著瓊州島北面瓊州海峽的重要位置,官府怎么可能交給一幫商人來經營何況這幫人還并不是大明出身,而是從海外漂泊而來的漢人遺族。
而縱觀海漢人的發跡史,他們在此之前似乎也并沒有過類似這樣激進的行為,招商項目的實施地區幾乎都是在其勢力范圍之內,比如瓊南的三亞地區。這種地方大明官府往往鞭長莫及,海漢人就可以在當地推行他們那一套土地公有制,將土地都集中到自己手中,再進行大規模的開發。而這種做法要是搬到府城去,難道官府還會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海漢人這種一反常態的做法,大概只有兩種原因,一是發燒燒壞了腦子,這顯然不符合他們一向理智的行事作風。第二種可能就是他們已經能夠掌控住府城周邊地區的局面,然而這就表示大明官府已經失去了對這一地區的實力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