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海商們來說,府城附近的海口港自然是盡人皆知的地方,在三亞的兩處港口出現之前,這地方就是瓊州島最大最繁華的港口,也是瓊州島的貿易集散地。不過近幾年由于三亞的沖擊,海口港已經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其老舊的港口設施和泥沙淤積的水文條件,也的確比不了海漢人在三亞興建的兩處大型港口。如果不是因為旁邊有府城這個重要的所在,有這么幾萬定居的人口,說不定荒廢的速度還會更快。
但這地方不管繁榮還是荒廢,都是大明官府眼皮子底下的要害地帶,扼守著瓊州島北面瓊州海峽的重要位置,官府怎么可能交給一幫商人來經營何況這幫人還并不是大明出身,而是從海外漂泊而來的漢人遺族。
而縱觀海漢人的發跡史,他們在此之前似乎也并沒有過類似這樣激進的行為,招商項目的實施地區幾乎都是在其勢力范圍之內,比如瓊南的三亞地區。這種地方大明官府往往鞭長莫及,海漢人就可以在當地推行他們那一套土地公有制,將土地都集中到自己手中,再進行大規模的開發。而這種做法要是搬到府城去,難道官府還會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海漢人這種一反常態的做法,大概只有兩種原因,一是發燒燒壞了腦子,這顯然不符合他們一向理智的行事作風。第二種可能就是他們已經能夠掌控住府城周邊地區的局面,然而這就表示大明官府已經失去了對這一地區的實力掌控能力。
當然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三亞附近的崖城官府早就被海漢人給架空,這在海商圈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近年去過當地的人幾乎都知道海漢人在瓊南擁有多大的影響力。但瓊南那地方畢竟地廣人稀,連黎苗土人都算上也才幾萬人口,大明在當地的統治根基本來就說不上特別穩固。再說海漢人掌控當地之后也沒做過什么過分的事情,更沒有逆反的舉動,一門心思就是賺錢賺錢再賺錢,因此在大明海商看來,海漢雖然擴張的勢頭很猛,但似乎并沒有形成什么威脅。
直到最近海漢人出兵瓊北,替官府收復了被海盜軍攻占的數座城池,大部分人才意識到海漢手頭所掌握的力量已經遠遠不止控制瓊南那么簡單了,只要他們愿意,將控制的地盤再向外擴展個幾倍,似乎也不是問題。
不過在召開這次大會之前,絕大多數人還是持很樂觀的態度,認為海漢會理性地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控制在瓊南為主的地區。但現在海漢人已經公開將“瓊聯發”下一年的投資開發地點放在了瓊州府城附近,似乎證明了這種令人不安的發展方向正在變成現實。
施耐德后面念了些什么,會場上鬧哄哄的,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沒聽得太真切。施耐德念完這一段之后,放下文件簿,微笑著向與會者問道“各位,有興趣參與到我們的新計劃中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