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月18日船隊離港之前,各項物資籌備工作總算是在阮經貴的督促之下勉強完成了,但這合格的水手,卻只找來了十三人。不過王湯姆倒也沒有因此而斥責他,只是臨走時又交了一份新的補給清單給他,讓他在峴港用心籌備。待王湯姆等人登船之后,阮經貴才小心翼翼地打開這份清單看了一下內容,基本與他這兩天所準備的物資一致,只是數量明顯增加了許多。阮經貴不敢怠慢,趕緊捧著這份清單,去峴港各處的工坊農場催命去了。
船隊離開峴港之后,便沿著海岸線南下,花了三天時間走了大約300海里路程,抵達了此行的第二站金蘭灣。
金蘭灣位于中南半島東南部,港灣由沖空山和鳳凰山兩個半島合抱,形成了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深入內陸達十幾公里。這里正好位于從南洋北上前往遠東地區的重要航路上,在后世也是公認的中南半島戰略要地。
“閃電號”的甲板上,王湯姆正向這次行動的各部門代表介紹金蘭灣的情況“金蘭灣外港海灣灣口寬度約在4000米,水深在30米左右,內港海灣灣口寬度約1300米,平均水深都在10米以上。另外內港的港灣面積超過60平方公里,以我們現有的海軍艦隊規模,就算駐扎十支艦隊在這里也不會覺得擁擠。”
王湯姆說得興起,抬手指向前方的海岸道“當然了,這個海灣的面積很大,僅僅只是用來作為軍事基地使用,也難免有些浪費。這里港灣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一部分用作商港,而且內港的南部地區也有很好的開發條件,可以用來修建大型鹽場,充分開發的話,規模也不會比鶯歌海鹽場小多少了。”
金蘭灣的地理條件和位置雖然都非常優越,但當初南越小朝廷一直陷在爭江橫山一線的戰爭泥潭當中,沒有足夠的能力對這地方進行充分的開發,僅有的一點水師都全部填到了北邊,根本無暇顧及到南邊的這處海灣。直到安南內戰結束之后,安南朝廷應海漢執委會的要求,將金蘭灣的使用權交到了海漢手上,這里才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
不過由于前一年海漢的工程營建人員幾乎都集中到了昌化石碌的軌道交通工程上,導致安南南方四個港口的開發進程停滯不前,金蘭灣這里的開發也一直是拖到了“燎原計劃”開始實施之前,才勉強啟動了基建工程。
由于這里的工程才剛剛開始動土不久,民團在這里并沒有駐扎成建制的船隊,更談不上什么防衛港口的海上武裝力量,因此偵察船隊駛入金蘭灣的時候,除了引起海面上漁船的小小恐慌之外,并沒有激起太大波瀾。
船隊駛入內灣之后,才有當地的港務人員駕著小漁船出來導航,將船隊引到了港灣西岸的一處臨時碼頭停靠。由于這里的條件十分有限,暫時并沒有分配穿越者到這邊來主持工作,之前是由阮經貴在這里代管,阮經貴回峴港之后,這里的最高權力機構就是港區臨時管委會,由一名民團連長負責。
這個名叫阮富的連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安南人,不過現在準確的說法是安南裔歸化民,在黑土港草創時期就加入了由錢天敦親自帶兵的黑土港特戰連,在安南民團軍中也算得上是元老級的任務了。阮富參加了安南民團軍幾乎所有的戰役,甚至也包括十月在海南島北部發起的“燎原行動”在內。在從海南島撤回來之后,他才被安南軍區調派到了南方的金蘭灣,負責維護本地治安,并協助阮經貴實施金蘭灣的港口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