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情況怎么樣,有多少死傷”確定田葉友安全無事之后,喬志亞這才問起了正題。
“出事的時候下面一共三個班組在進行采掘作業,塌方之后跑出來了一部分傷者,根據現在清點幸存者所統計到的數據,大概還有33人被埋在了下面。”田葉友嘆了口氣道“從塌方的情況來看,應該是不會有幸存者了,傷者有十幾個人,其中有幾個被亂石滾下來砸斷手腳的比較嚴重,以我們這里的醫療條件未必撐得過去。”
“事故原因是什么”喬志亞聽完傷亡狀況之后反倒是松了一口氣,這個數字基本還是處在可控的范圍內,即不至于影響到今后的礦山生產,也沒有達到在執委會那里難以交差的程度。當然最重要的是,死在坑底的這些勞工都是苦役營的編制,而非正式入籍的歸化民,其價值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大概跟前些天的降雨有關。”田葉友解釋道“這里的表面土層開挖之后,下面都是碎石,再被雨水一浸泡,穩固程度就很低了。聽逃出來的勞工說,當時是一輛礦車壓塌了礦坑頂端的一截路面,結果就導致了連鎖反應,土石方滑到坑底的時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程度了。”
“那一號礦坑的生產會因此中斷多久”這個問題才是喬志亞真正所在乎的事情。
“這就是我專門把你叫過來看現場的原因。”田葉友作勢招呼道“你跟我去礦坑邊上看看情況再說。”
喬志亞依言跟著田葉友來到礦坑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礦坑的其中一面已經沒有了一圈圈的礦車輸送通道,取而代之的一片碎石所形成的斜坡,一直通到礦坑底部。由于目前石碌這邊還并沒有像田獨鐵礦那樣安裝蒸汽動力的礦石運輸車,暫時還只能用較為原始的方式,由畜力拉動的板車沿著礦坑壁上的環形道路一路繞行。這滑坡把道路一埋住,礦石就沒辦法從礦坑下部運出來了。
“至少需要三至五個工作日來重新挖通輸送通道。”田葉友指著礦坑給出了時間表“當然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如果這幾天繼續下雨,很難保證會不會在施工期間發生下一次的塌方。”
“也就是說我們在此期間要損失差不多一半的產能”喬志亞的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我們這邊耽擱個幾天倒是小事,但昌化那邊受的影響可就大了。”
工業部所設計的煤鐵復合產業基地充分考慮了原料和能源的分布地,將安南黑土港出產的煤和石碌出產的鐵礦石在昌化地區進行集中,然后生產鋼鐵。昌化從去年開始便已經提前修建了數座煉鐵煉鋼的高爐,還有數量龐大的炭窯,并且早就開始了對產業工人的上崗培訓。
這邊石碌鐵礦投產之后,昌化的爐子就開始日夜不息地運作起來了。而這些煉鐵煉鋼的爐子如果因為原材料的供應中斷而熄火,對于冶金部門的財力人力物力都將是極大的浪費。現在在昌化主持工作的是工業部的劉星禮,海漢目前技術水平最高的冶金專家,同時也是一個做事一板一眼的人,喬志亞想到他每個禮拜跟自己核對礦石供應量的認真模樣就有些頭疼,少了一兩噸礦石就跟割了他的肉一樣,要是減少一半的供應量,這個家伙會不會坐火車跑到石碌礦區來找自己撕個痛快
當然了,劉星禮會不會因此而怒火大發還是小事,如果真的影響到了昌化那邊冶金部門的生產安排,那喬志亞和田葉友下次回到三亞述職的時候,恐怕日子就不是那么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