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汪主任打賞,小人告退”何琦滿心欣喜地退下了。這銀子賺得可比過去東敲西榨容易多了,難怪那么多以前的同僚都選擇了幫海漢人做事。不過他所不知的是,他剛才連正眼都不太敢看過去的這位汪主任,其實在兩年前跟他也算是同行了。
汪百鎖也是海南島出身,以前是萬州捕快,在海漢吞并崖州之后,發動“燎原計劃”之前,萬州就是執委會的主要滲透方向之一。而當時混得郁郁不得志的汪百鎖,聽說海漢人高薪雇請公門退職人員,一咬牙便辭了原本的公職去投了海漢。
海漢給的報酬自然是比他原來的收入高出不少,而且干的其實也還是老本行,仍然是偵緝案件,捉拿人犯之類的工作。不過做了大半年之后,他就被調離了警察司,分配到了海漢安全部任職。而他的頂頭上司,就是安全部的二把手郝萬清。
海漢在去年實施了“燎原計劃”之后,汪百鎖就被派到了儋州坐鎮指揮這邊的情報安全機構,并且也得到了“辦事處主任”的公職。盡管這個“主任”的實際權限跟他上司郝萬清的“主任”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汪百鎖卻很明白在海漢人手底下得到一個官職是多么難得。何況這“海漢安全部”可不是什么普通部門,而是實實在在的特權部門,對于普通歸化民和大明人員,安全部是可以不經司法部批準就展開調查的,必要時還可以采取一些非常規手段來達到目的。
單就執法權限而言,汪百鎖認為現在的職位要比自己過去當捕快的時候大多了。在安全部的職責范圍內可沒有什么達官貴人,就算是貴為州縣父母官,他們一樣可以照查不誤。而過去的那些同僚再碰到他的時候,全都變得低聲下氣,主任首長地叫著,這種優越感可不是過去當捕快的時候能夠體會到的。
當然汪百鎖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都是海漢人給的,想要保住現在的位子并繼續網上爬,那就得好好辦事才行。按照他的理解,海漢安全部這個機構的性質,其實是跟大明東廠、錦衣衛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同樣也是隱藏在黑暗之中的秘密執法機構。所不同的是這個機構并不是對任何個人負責,而是對海漢執委會這個最高權力中心效忠。
汪百鎖被郝萬清派來儋州前所接到的指令,是要“維持儋州政局安定,消除可能影響海漢在當地統治的各種隱患”。這個工作目標說難不難,說簡單也并不是那么簡單。
海漢民團加上警察部隊,在儋州城有近四百人的編制,雖然兵力不算多,但集結起來已經足以壓制本地可能出現的任何反動武裝。另外在瓊州海峽長期有數艘巡航的戰船,也可以在必要時給予儋州一定的武力支援,這些武裝力量就足以維持儋州的治安不出現大的亂子。
不過作為情報安全部門,海漢安全部在儋州設立的分支機構可沒那么多的辦事人員,汪百鎖手下能直接指揮的其實也就十幾個人而已,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跟司法部和軍方協調才行。比如護衛安全部辦事處這個院落的衛兵,就是由軍方的人員。
這么一點人手要掌控整個儋州的信息,的確相當的捉襟見肘,汪百鎖也只能抓住重點,加強對一些重要部門和重要人物的監視比如說本地新來的知州和參將大人。
這兩個人從廣州出發前的種種表現和動向,其實已經通過安全部的渠道,在他們抵達儋州之前就先期傳遞到了汪百鎖的手里。根據之前所掌握到的信息來看,這兩個人在此之前并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海漢傾向,在廣州的時候也分別接受了駐廣辦和李奈所送的紅包禮物,而且李奈對于這兩人的評價似乎還不錯,認為有可能將他們拉攏進入海漢的圈子里。
然而這兩個人從登陸儋州之初,就跟本地的狀況似乎有那么一點格格不入,先是李進帶著人在碼頭上斗毆,其后在接風宴上,嚴明君跟張新似乎又起了一點口角爭執。汪百鎖雖然自己沒有出席前天的接風宴,但宴席上發生了什么事,每個人說了什么話,他卻是大致知道的。
忠明書院的負責人黃子星去臨時州衙登門拜會嚴明君這件事,即便何琦不來舉報,汪百鎖其實也已經收到了消息。這兩人入駐海漢替他們安排的院子之前,安全部這邊就已經布置了人在附近進行長期監視。
雖然這兩個候補官員手里沒兵沒銀子,完全就是兩個光桿司令,但安全部的職責是防患于未然,而這兩個人的大明官員身份就是一種極大的隱患。如果可以的話,汪百鎖更愿意想辦法給這兩個家伙栽個罪名,然后將他們統統送去安南挖煤,而不是使用有限的人手對他們的府邸進行漫無目的的長期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