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遠在三亞的李清揚,是如何知道瓊北這邊有大明官員在“燎原行動”中失蹤的,這在情理上好像說不通,但事情偏偏就是這么湊巧。
在“燎原行動”實施期間,海漢民團海軍部隊對瓊州海峽進行了封鎖,瓊北地區所有港口和船只都被暫時封航,而在此期間,李清揚與大陸錦衣衛機構的聯系也暫時中斷了,這就正是他發現案情的。
汪百鎖倒也沒有指望剛剛進入忠明書院才一天的張千智能夠搞來什么內幕消息,就算何夕親自來儋州,大概也沒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從忠明書院里拿到有價值的情報,所以目前汪百鎖能采用的手段仍然只有加強外部監視。而對于嚴明君的監控,則是主要交給了衙役頭目何琦來辦,為此何琦又領到了五十兩銀子的“特別行動經費”這大約要當他過去一年內算上灰色收入在內的收成總數了,也是他替海漢辦事以來拿到的最高單筆收入。
張千智在跟隨何夕期間的確學了不少的偵察技巧,但這些東西目前似乎并不太能派上用場。他被安排與另外三名儒生同住一室,每天的安排就是上午學習四書五經,下午練字或者研修詩詞歌賦。對他這樣一個見過市面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內容算是相當的枯燥乏味。
不過張千智畢竟是受過專門的培訓,對于他人的戒心已經養成了職業習慣,他能明顯感受到同屋的另外三人會有意無意地提到關于海漢的事情,并且每次都不忘詢問他的看法。對于這種粗淺的套路,張千智應付起來并不算太費力,他很清楚自己應該如何扮演一個對海漢有著諸多不滿的大明正統儒生角色。
按照事前的布置,張千智每兩到三天會出一次書院,進城采買一點生活用品,而在此期間安全部的人將會安排時機與他接頭,進行情報交換。
汪百鎖對于這件事的部署也就暫時只能維持在這樣的程度,這種監控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就取得成效,而他也不能將手里的所有資源全部都砸在這一件事上面。儋州雖然地方不算太大,但安全部要負責的事務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反動文人和一位蠢蠢欲動的新任地方官,汪百鎖需要處理的遠不止這一件事。
比如這天下午,他就接到了郝萬清從三亞大本營用電文發來的最新指令。原則上來說,用電文傳送的指令,其內容的重要級別就已經比較高了,因為編制有限,安全部并沒有自己的無線通訊部門和操作人員,只有對時效性要求比較高的指令,安全部才會借用軍方或者是管委會的電臺進行發送,而普通的命令一般都是通過陸運或海運渠道來進行傳遞就如同這個時代的其他同行一樣。
這封電文遞交到汪百鎖這里的時候,他一眼就注意到裝電文信封上標注了醒目“絕密”字樣,這在他出任安全部駐儋州機構以來的幾個月中,這還是第一次事實上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這也是第一次接到傳說中的“絕密”電文密令。
汪百鎖很謹慎地關上門窗,坐在位子上稍稍平息了一下情緒,這才打開信封抽出電文,閱讀上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