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忠明書院外圍的監視人員發回消息,已經盯上了與黃子星在書院外山林中接頭的人,化裝成樵夫和采藥人的安全部外勤人員一路從儋州城外輪流盯梢,跟到了距離儋州十二里之遙的四平鎮。正如林南在之前的案情分析中所猜測的那樣,與黃子星接頭的人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前大明衛所軍把總。
這名姓萬的把總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都仍然在職,正是儋州駐軍所屬。不過瓊北大亂之后,整個衛所軍的編制完全被打散,而無兵可帶的萬把總就只能回到鄉間,當一個小地主了。他的身份倒是早就在安全部統計的前衛所軍軍官名單上,但他所在的小鎮還不到一千人口,他在鎮上也沒什么人氣,此前并沒有引起過安全部的特別注意。
找到了這根線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就顯得順利多了。負責偵察的外勤人員很快就發現這個鎮子上僅有的一間鐵匠鋪老板,跟這位退役回家種地的萬把總恰好是表兄弟關系。
安全部立刻動用了手頭的力量,對這間鐵匠鋪近期在儋州城的購入生鐵情況進行了調查。作為儋州唯一的生鐵購買窗口,海漢商務部對于本地的生鐵流向不說一清二楚,起碼賣出多少,賣給了誰,一筆一筆的賬還是記得很清楚的。而位于四平鎮的這間鐵匠鋪最近兩三個月采購生鐵的頻率顯然有些太過頻繁了安全部門可不會相信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鎮,每個月消耗的生鐵能達到人均兩斤。
林南提出的這個見解可不是廢話,如果隱藏在黑暗中的對手沒有被形勢避上絕路,那么他們很可能在察覺到危險之后選擇放棄這次刺殺行動,轉而繼續藏匿行跡。那樣的話安全部只能直接抓捕黃子星,極有可能會因此打草驚蛇反而把大魚給嚇跑了。但現在的形勢是海漢在瓊州島的統治基礎每一天都在加強,假以時日大明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低。想要反抗海漢的統治,留給這些不安分者的時間也的確不多了,即便要冒一定的風險,這些人也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而現在反動文人黃子星,對于安全部來說已經不算是主要目標了,隱藏在他背后那些蠢蠢欲動的人才是安全部要認真應付的對手。于是本地正在偵辦的反動文人謀逆案,與執委會直接督辦的錦衣衛間諜案,兩個原本看起來沒什么聯系的案子,現在卻要并案偵辦了。當然這對安全部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好地調配本地已經很緊張的外勤人手,對價值更高的目標進行監控。
半天之后,原本已經被調離忠明書院附近的眾多探子,又重新回到了前幾天的崗位上。他們現在不但要監視出入忠明書院的人,而且要連忠明書院附近的山林也一并納入監控范圍。特別是每隔幾日便在書院后面的山林中與黃子星秘密接頭的人,更是他們要找到的重要目標。李清揚甚至認為躲在山林中的人便是那個藏匿行跡的錦衣衛軍官,但汪百鎖覺得這無法解釋黃子星每次回到書院時所攜帶的包裹就算要送衣食,那也應該是黃子星從書院往山林送才合乎情理。
“這片山林附近可有什么村鎮”林南打斷了他們的爭論問道。
汪百鎖立刻命人拿來地圖鋪在桌上,指著地圖解說道“離忠明書院最近的其實是儋州城,不過黃子星選擇在城外接頭,想必與他接頭的人并不住在城內,而附近最近的鎮子,也得要翻過一道山梁大約有七八里地的山路吧”
“派人監視那個鎮子”林南立刻下令道“如果鎮上有前大明衛所軍的軍官,或者是鐵匠之類的,一定要監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