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湯姆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件防刺馬甲,要求他們在近期的外出活動或應酬時必須穿在身上。這玩意兒還是他們北美幫入伙前替籌委會采購的軍需品之一,英國的ss出產。這種防刺服不是使用廉價的凱夫拉材料制造,而是采用了某種類似棉質織物的黑科技面料,相比普通的防刺馬甲更加的輕便透氣,穿起來不會顯得太笨重。當時一共也只采購了十多件,其中有一半都早早分配給了駐廣辦,剩下的幾件這次王湯姆全送到儋州來了。
張新等人也知道這是保命的東西,沒人敢托大,都是立刻收下了。這年代可不比穿越前的那個時空,缺乏良好的醫療和急救條件,一旦受了外傷,即便不是馬上就致命,也未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要是萬一被人瞅空子在肚子上捅一刀,以儋州本地的醫療條件,搞不好就直接掛掉了也難說。
至于個人武器,按照外務人員的慣例,他們倒是早在離開三亞來儋州的時候就領到了手槍和彈藥。不過在此之前駐儋州的人員中并沒有擔任軍警職務的穿越者,因此這些東西都鎖在管委會的保險柜里,平時也沒人會把槍帶在身上。
槍這玩意兒并不是人人都喜歡,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玩槍的天賦,王湯姆當然也不指望在短時間內就把這幾個人訓練成有自保能力的槍手,只是告誡他們使用槍支的必要場景和注意事項,至于是否要隨身佩戴,他們可以自行選擇。
2月15日,忠明書院外圍的監視人員發回消息,已經盯上了與黃子星在書院外山林中接頭的人,化裝成樵夫和采藥人的安全部外勤人員一路從儋州城外輪流盯梢,跟到了距離儋州十二里之遙的四平鎮。正如林南在之前的案情分析中所猜測的那樣,與黃子星接頭的人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前大明衛所軍把總。
這名姓萬的把總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都仍然在職,正是儋州駐軍所屬。不過瓊北大亂之后,整個衛所軍的編制完全被打散,而無兵可帶的萬把總就只能回到鄉間,當一個小地主了。他的身份倒是早就在安全部統計的前衛所軍軍官名單上,但他所在的小鎮還不到一千人口,他在鎮上也沒什么人氣,此前并沒有引起過安全部的特別注意。
找到了這根線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就顯得順利多了。負責偵察的外勤人員很快就發現這個鎮子上僅有的一間鐵匠鋪老板,跟這位退役回家種地的萬把總恰好是表兄弟關系。
安全部立刻動用了手頭的力量,對這間鐵匠鋪近期在儋州城的購入生鐵情況進行了調查。作為儋州唯一的生鐵購買窗口,海漢商務部對于本地的生鐵流向不說一清二楚,起碼賣出多少,賣給了誰,一筆一筆的賬還是記得很清楚的。而位于四平鎮的這間鐵匠鋪最近兩三個月采購生鐵的頻率顯然有些太過頻繁了安全部門可不會相信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鎮,每個月消耗的生鐵能達到人均兩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