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自然很識趣地不會去追究張新的責任,反正高帽子不要錢,多說幾句好話也無傷大雅,當下馬屁聲四起。
“張主任公務繁忙,能抽出時間與民同樂已是殊為不易,豈會有人怪罪”
“張主任太客氣了,是草民自己來得太早,正好喝杯茶消消食。”
“張主任大喜之日還在忙于處理公務,這儋州能有今日繁榮,也多虧了張主任和各位海漢首長日夜操勞,這份干勁實在可敬可佩”
嚴明君雖然拉不下這個面子說些肉麻的捧場話,但張新過來入座的時候,他還是很配合地與李進一起起身迎接。張新朝二人笑著點點頭道“兩位大人也久等了,那就請一起入席吧今天這場宴席,我也是等待多日了”
1631年3月5日,大明崇禎四年二月初三,儋州城。
二月初四便是農歷節氣中的驚蟄,近期正是迎來春耕的時候。海漢農業部早在開年的時候就已經從三亞運來大量稻種,在儋州地區進行育秧繁殖,儋州城外一部分提前完成深耕的農田已經開始插秧作業了。
儋州城的農田所屬遠比三亞地區復雜,這里既有大大小小的地主,也有擁有少量田地的自耕農,因此管委會在推行海漢土地制度的時候所遭遇的壓力也相應大了不少。好在去年借著海盜奪城這個武器,已經清理了絕大部分對海漢持有敵意的大地主,剩下的這些人雖然并不甘愿,但多數還是選擇了與海漢合作,參與海漢農業部所組織的“農場式耕作”。
所謂的農場式耕作,也就是由海漢優良的糧種,制定區域農作物種植計劃,以大規模的集體耕種方式和科學的操作方法來降低農作物的生產成本。而參與這種合作的田地所有者,只要將名下的土地交給農業部來打理,其土地上的收成所需繳納的賦稅比例要比往年略低一些,而且海漢商務部會以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提前預定這些農產品,這樣農戶也無需擔心收獲時節市面上價格波動影響到自己應有的收入。
除了這些措施之外,海漢農業部手中所掌握的各類經濟作物種植方法,也是讓本地的土地所有者們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目前儋州市面上的油料、香料、新奇的瓜果,幾乎都是來自三亞,價格也比以前從南洋運來的貨要便宜了不少,而海漢農業部在儋州的宣傳內容中,就有向合作農戶推廣經濟作物種植技術的方案,這對于想依靠田地獲得更多收入的農戶而言,的確是難以抵擋的誘惑,畢竟種植這些作物的收入,要比單純種水稻和蔬菜高多了。
對于17世紀的農業社會來說,安撫好農業人口的情緒就是保障社會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儋州這地方雖然書院眾多,文教興盛,但農業人口依然高達七成左右,因此管委會要維持本地的安定,在農業方面就必須要有所建樹才行。管委會考慮到將土地直接收歸公有可能會招來強烈的抵制,在征求了執委會的同意之后,還是決定先在儋州推行海漢的集體耕作方式,在鞏固了本地的統治基礎之后,再逐步完成對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但對于儋州本地眾多的文人來說,城外的土地怎么種、種什么、收成將會如何,跟他們并沒有太多的關系。這些人所關心的往往就是眼前的書本,以及下一次的科舉考試當然現在還得要加上海漢人的招聘選拔,畢竟只要能在海漢人手下謀個差事,也同樣能享受到衣食無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