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1月的時候,“瓊開發”所登記的納土納島農業項目投資基金就已經超過五萬海漢元。根據“瓊聯發”一向的操作模式,海漢商務部還將比照股東們的出資額度,拿出同樣的數目來獲得項目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納土納島在民團動手之前,三亞這邊就已經準備好了十多萬的資金要開發這里了。盡管這地方的軍事價值較為有限,但并不妨礙它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饃饃。
不過在對這里進行開發之前,海漢民團仍然先得確保這個地方不會再被荷蘭殖民者輕易奪回去。荷蘭人的防御措施顯然是不可取的,海漢占領這里之后不能再重蹈覆轍,因此建立一些更有防御力的岸防設施就是勢在必行的措施了。
而海漢軍方和建設部為此也都提前進行了相應的準備,將1628年開始裝備在勝利港的首批岸防炮撤除了一批,運到這邊來進行部署。而勝利港那邊也正好將地方騰出來,安裝去年年底才開始試產的新式岸防炮。除了岸防炮臺之外,這次陸軍所帶過來的十多門火炮,也將會悉數留在這里,作為本地駐軍的重武器配置。
按照軍方的觀點,荷蘭人如果想再從海上發動進攻奪回這里,那肯定會在岸防炮的攻擊之下吃大虧。再加上這十幾門移動式火炮的輔助,荷蘭人不派個千人來,恐怕很難戰勝這里的駐軍。而且這還是在本地沒有海軍援助的情況之下,等到下半年金蘭港建成了基本的軍事設施之后,必定就會安排一支武裝艦隊駐扎到當地,形勢必要時可以及時南下,對納土納島進行馳援。相比之下,荷蘭人從南邊巴達維亞的大本營到這里的航程,比金蘭灣南下至此還要遠了至少100多海里,如果荷蘭人要下血本在這里跟海漢人血戰,那最終吃虧的肯定不會是海漢一方。
處理完荷蘭人據點的事情之后,早已經等候在附近的黎大貴和另一名以赤腳大夫掩飾身份的同僚杜榮終于得到了接見。
“你們這次的功勞,我回到三亞之后都會如實向執委會和你們的上級報告,到時候嘉獎是肯定會有的。”王湯姆一上來便對兩人所立的戰功給予了贊許,并主動表示要為他們請功。
民團攻打納土納島之前所拿到的情報信息,基本上都是出自于這兩人之手。正是有他們在這里的長期潛伏,搜集消息,了十分詳盡的信息給軍方作為制定作戰方案的參考,民團才能用了不到三個小時就順利地拿下了這個港口小鎮。戰后論功,安全部的兩名坐探是肯定要記上一筆的。
兩人趕緊作揖道謝,畢竟他們自己事后寫報告請功,肯定比不了王湯姆這種身份的高官代為請功。
王湯姆又道“你們兩個分一下工,拿一個人去碼頭,辨識一下我們抓到的荷蘭人,看看里面有沒有什么漏網的大魚或者危險分子。另外一個人就去跟著民團清查本地的民眾,把有手藝的匠人、會讀書寫字的文人、有過從軍經歷的退伍老兵,都分類鑒別做好登記。回頭運走移民的時候,也好替他們安排去處。”
兩人應了一聲,便各自領命做事去了。
島上未經鑒別的民眾還有三千多,要把這些分分門別類地做完登記,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工作。王湯姆雖然貴為海軍司令,但這次出征納土納島由于航程遙遠,船隊運載兵員和補給尚且稍顯不夠,因此并沒有配備民政方面的官員,現在也只能由軍方暫時代管島上的民政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