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這一天,那小人一定要去當第一批乘客。”汪加林立刻又興奮起來,顯然對蒸汽機車的興趣頗大。
寧崎好奇地問道“你剛才說在勝利港學的是商貿金融,既然你對機車這么有興趣,為什么當初沒有去學機械方面的課程”
汪加林一臉無奈地搖搖頭道“這是各位大人的安排,小人什么身份,哪有自行選擇課程的權力。”
“你如果對這方面的知識的確感興趣,那我可以推薦你去三亞留學啊。”寧崎聽他這么一說,好為人師的勁頭也起來了。只要是對海漢文化和知識感興趣的年輕人,寧崎都很有把他們拉入到己方圈子里的欲望。這些年輕人只要能有機會接受幾年“正統”的海漢教育,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有非常大的可能會成為海漢制度的擁護者這點已經在近幾年三亞源源不斷培訓出來的年輕歸化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這些出身社會中下層的年輕人不會因循守舊,他們沒有切身感受過皇恩有多么浩蕩,朝廷有多么英明,但卻實實在在地享受著海漢制度帶給個人的好處,獲得在這個社會體系中不斷向上的發展機會。而海漢相對更為健全的社會保障也能讓他們減少后顧之憂,可以在海漢統治區內做一些在過去看起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嘗試。
像蒸汽機車這種東西,剛在三亞出現的時候被很多民眾視作妖物,但也有很多像汪加林這樣的年輕人迅速地接受了新事物,并且會好奇它的運作原理到底是妖法,還是海漢人口中所說的“科學大道”。而一旦這道知識的大門打開,封建皇朝所宣揚的“天命”之類的統治基礎理論就會被徹底瓦解,大明王朝的權威性也會在這些人心目中迅速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