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根本得不到訓練機會的福建水師,這次卻是有幸能夠跟隨著海漢海軍一同訓練這種在遠東地區還十分先進的戰術。石迪文一邊下達各種命令,一邊給許心素講解這種戰術的妙處。
其實無需石迪文過多的講解,許心素看到這個隊列就已經明白了七八分。簡單來說,就是以己方船舷炮的優勢火力來壓制對手船艏或者船艉有限的幾門炮,而排成一長列的己方炮船,簡直就是一道移動的火炮陣地。這么橫著趟過去一次,對手的船就算沒被打沉估計也離傾覆差不太多了。
類似這樣戰術,許心素知道紅毛人和佛郎機人也有,不過他們的熟練程度大概還比不了精于航海的海漢人,而且要說戰船在海上的靈活程度,肯定還是首推海漢的作品。
雖然沒有安排靶船來進行實彈射擊,但僅僅只是在海上這么列隊走了兩遭,許心素也能自行腦補出戰時會是什么樣的光景。他曾聽說當初海漢人在珠江口以少勝多打敗了劉香的船隊,并且使其從那時候起就一蹶不振,想來也是依靠了這種先進的戰術。
直到天色慢慢變暗,石迪文才下令終止演習,船隊駛往泉州港休整。
泉州港開埠的時間已有千年,號稱世界第一大港,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認為泉州港可以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宋元時期泉州是中國最主要的外貿港口,有商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多達70余個。不過在元朝后期,泉州發生的“亦思巴奚戰亂”持續了足足十年時間,而這場戰亂重創了泉州社會經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明朝之后,由于朝廷施行海禁政策,泉州只能通商琉球,福建的市舶司也北遷到了福州,泉州港的外貿地位就進一步下降。到穿越者來到這個時空的天啟、崇禎年間,泉州港的地位和規模都已經不及臨近的漳州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