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卑職準備了兩份書面報告,兩位首長請過目。”張千仁倒是有備而來,呈上了兩份手抄資料,然后開始給二人講解近期的商貿狀況。
泉州當地的出口商品一直是以絲綢織品和陶瓷為主,而進口商品則是以香料和藥物為大宗。海漢與福建建立了商貿聯系之后,泉州的進口商品目錄中又多出了海漢商品這個大項,現在每年從三亞運至泉州銷售的各種海漢出產的工業品價值已經超過了七十萬兩白銀,除了在泉州本地發售之外,相當一部分海漢商品還會通過陸路專賣到內陸的延平府、邵武府、建寧府,甚至是與福建毗鄰的江西省建昌、撫州、南昌等地。還有一部分商品會從海路運往北邊的福州府、福寧府,乃至更北邊的江浙沿海地區。
這個貿易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小,但對于福建本地的消費市場而言,卻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這倒不是因為海漢商品價格過高導致了銷量受限,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受制于海漢商品的供給量有限,絕大多數商品仍然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是運到多少就能賣掉多少,銷路并不是問題。
張千仁在書面報告中指出,即使海漢供應的商品數量再翻上一倍,也絕對不會出現滯銷的狀況。現在雖然才到崇禎四年年中,但已經有一些外地的客商為確保優先采購權,主動向海漢駐泉辦繳納了部分緊俏商品下一年的訂金。
類似這樣狀況,使團在漳州的時候也聽當地負責商貿事務的宮平提到過,這在福建已經算是一種常態。而海漢在本地的主要合作伙伴許心素幾乎壟斷了大部分海漢商品的經營權,這也讓市場上流通的海漢商品更顯緊俏。不過這樣的局面在近期內大概還不太可能有改善的機會,執委會認為至少要持續到兩三年之后才會隨著海漢的原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帶來的產能爆發,才能有望改變當地市場的這種狀況。
目前海漢的出口商品目的地,福建只能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是廣東和安南。按商務部的統計,去年出口的海漢工業品大概只有15的份額是賣到了福建,出口商品的大部分份額還是用于滿足更靠近海南島的主要市場。
而海漢在當地采購的商品仍然是以各種工業原材料為主,另外農產品也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特別是一些產自北方的農產品,從福建購買的價格要比廣東低了約有三分之一。
不過石迪文和摩根都不是商務部的人,對于商貿狀況也只是一知半解,張千仁所的大部分數據,因為沒有資料可比較,他們一時也看不出這趨勢究竟是好是壞,自然沒法作出什么點評。相較于商貿狀況,他們倒是更關心移民事務的進展。
“說說最近這一段時期的移民招募情況吧。”好不容易等張千仁介紹完商貿方面的狀況,石迪文便迫不及待地轉移了話題。
張千仁繼續介紹道“駐泉州辦事處成立之后,緊接著就組建了移民招募機構。截止去年年底,共向三亞地區輸送了移民七千三百五十一人。今年前三個月,已向三亞輸送移民一千零四十八人,其中成年男子數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