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暫時走不了,寧崎也沒法就這么單槍匹馬回海南島去。不過正好他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一些民間交流方面的事務,最近可是有不少漳泉兩地的文人慕名而來,拜訪他這個“海漢夫子”。而寧崎也正好需要這樣的一些溝通渠道,將海漢文化和價值觀向福建的文化界進行推廣。
福建這邊在近幾年通過許心素的分銷渠道,有大量的海漢商品涌入本地市場,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海漢的招牌產品之一,品種豐富、花樣繁多的玻璃文化用品。與廣東的市場反饋類似,福建的文人對于這些逼格滿滿的東西也毫無抵抗力。在價格比廣東市場高出近兩成的行情下,出口到福建的海漢玻璃文具數量依然是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通過本地的轉運被販去了江西、浙江等地出售。而且根據寧崎在漳州走訪所獲的信息,還有少量的海漢玻璃制品甚至已經通過海運,販售到了北方的琉球、日本、朝鮮等地。
通過專門制定的宣傳策略,海漢為自身所塑造的“重視文教”形象也早就在福建文化圈里深入人心。在福建文人的心目中,這些來自海外的漢人后裔雖然是從事“粗俗”的商業,但其對于文化事業的重視程度甚至還超過了大明很多地方的官府。例如漳州目前每年規模最大的兩次文化盛會,漳州詩會和南閩文會,海漢都是掏錢最多的贊助商,并且往往在這些場合拿出大量價值不菲的海漢文具作為分發給與會者的紀念品或獎品,這讓漳州、泉州等地的文人普遍都對海漢抱有一定的好感。
通過官方有意識的宣揚,漳州文化圈很快就注意到海漢使團的帶隊者寧崎正是海漢文教事務的主管,于是各種邀請函和拜帖便如雪片一樣送到了使團下榻的地方。但由于使團甫到漳州就發生了刺殺事件,之后許心素又要跟隨船隊出海作戰,無暇顧及到使團的安全問題,便暫時禁止了使團人員自行外出拜訪民間人士的行為。寧崎不甘浪費機會,倒是很快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既然外出存在一定的風險,那干脆就將客人全部請回來。寧崎問過常駐漳州的宮家父子之后,便決定在自己的駐地召開一次臨時的文會。石迪文、許心素等人帶著聯軍奔赴南日島作戰期間,寧崎就在漳州邀請了眾多福建文人,在自己住的宅院內開了為期七天的文會。
這文會上吟詩作對,鑒賞書畫,自然是主題內容。而文人匯集到一起,也少不了談古論今,議論天下大事。寧崎本來就是學歷史的出身,加上其多出幾百年的見識和經過長期修煉的嘴炮功力,在文會期間廣為宣揚海漢的文化價值觀,倒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甚至有不少好奇心較重的文人表示,愿意搭乘海漢使團的船一同返回瓊州三亞,去見識一下這個傳說當中的南海小天堂到底是什么樣的風貌。
石迪文發回電報的時候,寧崎的文會才剛剛開到一半,因此他對于軍方需要暫時駐留下來的決定非但沒有反對意見,反而是松了一口氣。不然軍方如果在戰后選擇直接開拔回大本營,那他還得考慮是不是需要讓軍方的人再多給自己幾天時間,來完成手頭未盡的工作。軍方這趟過來不但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成功宣揚了海漢的武力,而且還在南日島上撈到了一筆可觀的外快,存在感已經刷得滿滿的。如果寧崎不在離開福建之前做出點成績,回去之后向執委會匯報工作也難免有點臉上無光。
在海漢使團文武要員們各自忙于處理手頭事務的時候,交接完安南防務的錢天敦也帶著自己的警衛排回到了勝利港。而將要調到福建駐守的安南民團下屬特戰營,則會更遲一點出發,由海運部安排的船只前往安南駐地搭載他們直接前往福建,中途只在香港島短暫停靠。之所以不讓其回到瓊州島上休整,是因為執委會擔心這支部隊被有心人識破了身份,畢竟在去年“燎原行動”期間,這支部隊全員扮成海盜橫掃了整個瓊北,很難說本地民眾中有沒有人還記得他們的樣貌。
對于錢天敦回到大本營這件事,執委會和軍方高層都是十分重視。除了顏楚杰在瓊北坐鎮,無法趕回來之外,其他的高層人員幾乎都是提前到了勝利港碼頭,歡迎錢天敦的歸來。
錢天敦站在船頭甲板上,看著繁榮的勝利港港區碼頭,心頭也是頗為感慨。他從1627年夏天帶著拓殖船隊前往安南黑土港開始,到現在已經在安南駐扎了近四年的時間。雖然在此期間幾乎每年都有一次返回勝利港述職的安排,但他穿越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安南度過,要說離開的時候一點眷戀都沒有,那肯定是騙人的。畢竟海漢在安南的所有殖民地區和維持當地安定的軍事力量,都是由他和同僚們一點一點地搭建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