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隆根雖然接受了科恩總督的委派率船隊參與這次的搜救任務,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船隊能力有限,只能承擔低烈度的軍事任務。而布勞沃的口氣完全就是要把這個海域可能存在海盜的地方都過濾一遍,這對以武裝商船為主的船隊來說其實是很冒險的做法。范隆根倒不是擔心打不過海盜這種烏合之眾,而是承受不起可能的損失,他手下這幾艘船都是在荷蘭本土造船廠訂制,一旦出現嚴重損壞,巴達維亞本地的船廠都未必能夠維修,到時候還得從本土專門雇人過來修船,這時間耽擱造成的損失可就大了。因此他很婉轉地向布勞沃表明了態度,不愿意讓船隊冒太大的風險。
布勞沃大概也能料想到范隆根的小算盤,當下沒有說破,只是轉過頭去征求斯派克斯的意見“斯派克斯先生,你怎么看”
斯派克斯這時候也已經從先前的激動情緒中冷靜下來,恢復到專業人士的狀態“我認為東邊和南邊都不用過多考慮了,南邊本來就有公司的船定期巡邏,東邊的婆羅洲我們最好是不要去招惹他們。”
范隆根和布勞沃對于斯派克斯的意見都沒有表示異議。婆羅洲上的王國不少,其中蘇卡達納的統治者是對爪哇島的馬打藍王國效忠,而馬打蘭王國在這個時期可以說是東印度公司最為頭疼的一個敵人。
就在不久之前的1628和1629年,馬打蘭王國的統治者朗桑曾兩度率大軍攻打巴達維亞。如果不是東印度公司的武裝水平占據一定優勢,早就已經丟了城池。盡管馬打蘭王國沒能徹底戰勝東印度公司,但他們的勢力范圍卻在這個時期擴張得非常快,統一了中爪哇和東爪哇地區,并且在蘇門答臘東部和加里曼丹南部也建立了統治區。這個王國所實際統治的區域,其實是要遠遠超過東印度公司這幫殖民者。
在原本的歷史中,直到17世紀后半葉馬打蘭王國才開始走下坡路,統治者阿芒古拉特二世與東印度公司簽訂了奴役性條約,成為了東印度公司的附庸。到18世紀中葉的時候,這個國家被東印度公司分裂為日惹國和梭羅國,再也無法重拾昔日輝煌了。
當然了,那些都是尚未發生的狀況,現在雙方的關系說得嚴重點還處于戰爭狀態,如果搜救船隊去婆羅洲海岸附近轉悠,很可能會被視為是東印度公司對馬打蘭王國的挑釁,甚至有可能導致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這個鍋可不是他們三個人背得起的。哪怕去婆羅洲的理由很充分,總督大人也絕對不會原諒這種低級失誤的出現。
聽完斯派克斯的話,布勞沃不緊不慢地應道“照你這么說,西邊其實也不用去了,那里離葡萄牙人的地方可是近得很,一個不小心就會撞上他們的船隊。”
“先生們,我建議還是先去北邊的納土納群島,畢竟那里是真正屬于我們的地方,我們到了那里先搜集一下信息,再作出進一步的判斷也來得及。那里的負責人老揚森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他應該會有比瓊克先生更完備的船期記錄。”范隆根聽布勞沃的語氣不善,趕緊出聲提出自己的建議,防止兩個人爭吵起來。
相比臨近巴達維亞的勿里洞港,從北方歸來的荷蘭船長們都更愿意停靠納土納群島,因為這地方就是他們從大員港南下的漫長航程后見到的第一塊荷蘭殖民地,幾乎每艘南下的荷蘭商船都會將納土納群島作為這趟航程中必須停靠的補給點。在那里無疑能夠獲得比前兩站更詳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