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你們是已經嘗試過從他們那里獲取軍事援助了”漢斯似笑非笑地問道“在那邊失敗之后,才來南方找我們的吧”
“并無此事,我家主公從一開始就認準了貴方,至于佛郎機人,他們應該回到呂宋島上去統治當地的土人才對。”鄭新知臉色不變地應道。
漢斯看他這么鎮定自若,一時間倒也分不清他究竟是在演戲還是實打實的吐露真情了。
“口說無憑,你有鄭芝龍先生的親筆信之類的憑證嗎”旁邊的范隆根倒是很及時地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鄭新知斟酌片刻,又換了一種說法“海漢人擅長工程營造,他們每到一地,第一件事便是修筑港口和防御工事。小人雖未去過三亞勝利港,但據說當地炮臺工事遍布港灣,岸上還有一處海漢人主持修建的堅城,稱之為勝利堡。如此之大的工程,海漢人卻只用了一年左右便完成了。而此種工程之術,也被海漢人運用到了瓊州島之外的落腳地,光是珠江口附近就有他們所建的至少四處港口。而海漢人便以這些港口為跳板,向大明等國出售他們的那些特產,并從外界遷入移民,以填補其勞動力之空缺。”
聽到這里,范隆根又再次插話道“海漢人在安南享受特權待遇還可以理解,畢竟他們幫助安南結束了南北內戰。但大明怎么可能允許他們這些外來者在兩廣沿海自行開埠建港”
范隆根問這事可不是隨口而來,當初荷蘭人占領澎湖,試圖將當地打造成東印度公司對大明及東北亞地區的中轉港,可福建官府不知為何卻對這片人口并不多的島群十分上心,就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不依不饒地組織了水陸兩軍上萬兵馬,跟荷蘭打了足足大半年,不惜付出數倍的傷亡代價,最后生生把荷蘭逐出澎湖才算了結。
在荷蘭人的意識當中,大明帝國對于疆土這個問題應該是非常敏感的,哪怕是澎湖這種海外飛地也不會輕易放手讓外人占領,海漢人應該也不會例外。哪怕是海漢人的外貌跟明人極為接近,也自稱為漢人后裔,但無論是明人還是荷蘭人,內心都并不會真的認為他們跟大明漢人是一國的。而海漢人卻得以在大明所屬的疆土上圈地筑城建港,甚至從大明組織移民遷出到自己的地盤上,這種差別待遇在范隆根看來實在是有些不可理解。
鄭新知答道“海漢人雖以工程營造為發展根基,但對外擴張卻是以商貿為手段。眾所周知,勝利港出產之物大多是價值不菲的東西,海漢每年從中獲利少說也是以百萬兩銀計,而因此獲益的也絕非海漢一家。據小人所知,兩廣沿海地區的地方官員,多半都與海漢有著利益糾葛,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就參與到海漢人的生意里,這來來往往的銀子,倒是有不少進了他們的腰包。”
范隆根恍然道“收了海漢人的銀子,這些大明官員自然也就對他們的行為視而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