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兵力需要的時間是無法削減的。”范迪門解釋道“因為兵力不足,我們需要從爪哇以東的殖民地調集作戰人員,這些地方一去一來就得一個月的航程了。雖然軍令已經發出去了,但他們從各地趕到巴達維亞集中,至少也是一個月之后的事情。”
“真該死”科恩嘟囔了一句,卻也沒有再就此追問下去。
范迪門的確不是在推卸責任,從各地抽調部隊的過程繁瑣而耗時,很難有效縮短這中間所需的時間。首先巴達維亞得派出快船去各地傳達軍令,在軍令抵達當地之后,各地的地方長官要視本地的狀況,再決定派出多少人回到巴達維亞參與出征。而這期間在當地進行的出征準備工作,往往又得花費數天時間。范迪門說一個半月的時間,其實已經算是很保守的估計了。如果中間再有什么突發狀況,比如說土著造反、氣候條件不宜出海等等,那會耽擱多久就很難說了。
既然無法趕在海漢人前面出兵納土納,那就不得不另想其他辦法了。科恩開口提問道“如果我們要延緩海漢人出兵的計劃,各位有什么可行的辦法”
采取軍事行動顯然并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現在連出兵納土納群島打海盜的戰備都還沒完成,又談何與海漢這個強敵撕破臉科恩向眾人征詢的意圖,顯然是要大家出一出開戰之外的其他主意。
“總督大人,或許我們可以派遣使者,到三亞去跟海漢人正面接觸一下。”
科恩循聲看過去,發話的人原來是范隆根,便微微點頭道“請說說你的想法。”
范隆根得了鼓勵,便大著膽子說道“我們之所以現在拿不定主意,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海漢人缺乏直觀的認識。在座的諸位先生,也包括本人在內,沒有任何一個人和海漢人有過面對面的接觸,更談不上去到他們的地頭,親身去觀察他們在當地的發展狀況。我想各位都應該承認,我們的情報工作中出現了一個極大的漏洞。”
在座的人都立刻將眼光投向了另一人,負責東印度公司情報工作的勃蘭特亨克,范隆根所指出的問題正好是他所負責的領域。
亨克聳了聳肩道“先生們,請不要用簡單的失職來看待這件事,我們要搜集海漢人的情報,在先天上就存在著明顯的短板。請問在座的各位,你認為一名荷蘭人去到滿是黃種人的瓊州島,不被注目的機會有多大而且他們到現在都沒有宣布從大明的領土上獨立出來,我們和大明之間一直都沒有得到和解,所以我們也沒法跟海漢建立外交關系,也沒有合理的理由向當地派駐情報人員。”
“別忘了巴達維亞城可是有上萬的華人,亨克先生。”在場的人立刻有人對這種推卸責任的言辭表示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