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隆根在此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為什么率領六艘武裝帆船出戰的范德維根會被海漢人打得丟盔棄甲,但當他看到勝利港軍用碼頭停靠的海漢艦隊時,多少也能感受到范德維根當初的無奈了。是的,海漢人麾下的武裝力量可不是什么裝備了幾門火炮的商船,而是實實在在的作戰艦隊,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與其相比,在實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至于養著這么一支龐大的艦隊需要多少開支,范隆根作為一支商船船隊的指揮者,心里多少還是有點數的。最可怕的是海漢人麾下明顯不止這么一支艦隊,他們在福建和安南也同樣部署了大量作戰船只,也就是說至少還存在著另外兩支艦隊。范隆根認為起碼要把這里所見的戰船乘以三,甚至是更大的倍數,那才是海漢海上作戰力量的真實狀況。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公司董事會沒有冒然作出攻打三亞或者與海漢全面開戰的決定,否則以目前所見的狀況來看,一旦開戰,東印度公司怕是要吃大虧。
而身為軍官的范德維根早就看得眼睛都直了,來三亞待了一個多月,總算是看到了他此行的目標。但海漢人卻沒有留給他更多的觀察時間,就只能這么遠遠的一瞥。以這種方式所能搜集到的情報信息,回去之后恐怕很難向董事會的大佬們進行交代。
為了避免荷蘭人再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舉動,海漢海軍特地出動了兩艘“探索級”帆船一路“護送”荷蘭船隊南下,直到第二天才折返。
送走了荷蘭船隊之后,三亞秋交會終于進入到高潮階段。從各地趕來的客商匯集到三亞,簽署各式各樣的合作協議。這其中比較大項目主要都集中在瓊北地區,光是萬畝以上的集體農場項目,這次就有七個。此外集中簽約的還有各地的代理商,這次除了福廣兩地之外,還有不少客商是千里迢迢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趕來,為的是獲取部分海漢商品在大明境內的“行省銷售代理資格”。
隨著近兩年海漢商務部主導的銷售渠道網絡在福廣兩省逐步鋪開,海漢商品的銷售區域已經慢慢在向內陸省份和大明中北部地區延伸。一些眼光好,有門路的商家,便準備效仿福廣兩省的同行,主動與海漢建立商業合作關系,并在那些海漢自身商業渠道無法到達的區域內承銷海漢商品。
幾乎不會有誰在考察過海南島的實際狀況之后還會對海漢的實力心存懷疑,他們所到之處,包括地方官府在內都對海漢人言聽計從,這個位于大明南海邊陲的大島儼然已經有了國中之國的氣象。不過商人可不會那么在意海漢人在這里的做法是不是于國法不容,他們只要明確自己跟海漢人的合作能賺取到多大的收益,以及海漢人有足夠的能力來確保這種合作關系的穩固和安全,這就已經足夠了。至于海漢人是不是對朝廷,對皇上忠心,這些難道還能轉化成白花花的銀子進到自己口袋里嗎
秋交會于10月底圓滿結束,在此期間除了接到大量的商品訂單之外,還新組建了廣海商盟、福海商盟兩個省級的商業行會。這種行會與先前海漢組織成立的“瓊聯發”有所不同,并不是以股份制為根基的盈利機構,而是相對較為松散,由大明境內商人自發組織的商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