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船只方面的改造,大人們所關注的另一個焦點就是陸軍部隊所使用的新裝備了。以前在參加安南內戰的時候,為了能夠在灘頭快速建立起掩體,當時建造了大量的多功能平板小車,既可以裝卸物資,又可以在短時間內連接起來形成一道簡易的防線。而如今這種小車的構造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除了在車底覆蓋了一層薄鐵皮加強防御能力之外,車身也實現了標準化制造,并且增加了將小車連接在一起的扣件,以及支撐小車豎起來的結構件。這樣工兵們在戰時要將這種小車連接起來形成一道防線,所需的時間就更短了。
此外由于石碌礦場開始產出銅礦,軍方也因此而得益,目前已經有一批各種口徑的青銅炮投放到炮兵部隊。相比之前列裝的鐵炮,青銅炮的優勢非常明顯。
這個時期的鑄鐵并不能勝任高膛壓,而低碳鋼的冶煉技術還不是那么過關,雖然海漢在鋼鐵冶煉技術的儲備上可以說是獨步全球,但真正實現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以下內容稍后重新編輯
如果一切順利或許能趕在福建開打之前入列。但第六艘船現在還在船臺上,需要等著田獨工業區制造的蒸汽機到位才能繼續后面的建造步驟,即便是日夜趕工,大概也得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下水了。
雖然多一艘少一艘或許并不會對福建的戰局走向產生大的影響,但海軍對這樣的耽擱自然是不可能感到滿意的。在王湯姆近期向執委會提交的兵力部署計劃當中,明年完成攻打澎湖的作戰任務之后,海軍至少要在福建澎湖馬公港、廣東珠江口鎮南港、瓊州海峽海口港、大本營勝利港、安南北部涂山港,以及南部的金蘭港六個關鍵節點各部署一支由“威嚴級”戰艦作為旗艦的作戰艦隊,以保障海漢在南海區域的勢力范圍。不過現在看來這個計劃估計得因為“威嚴級”戰船的制造進度拖延而作出一些改變,部分地區估計得等到明年年底才有可能完成海軍所提出的艦隊部署方案。
當然王湯姆和海軍的野心還不止于此,海運部目前的所倡導的“多造船,造大船”的方向,與海軍幾乎是一拍即合,盡管“威嚴級”戰艦在目前的遠東海面上仍然具備了一定的優勢,但海軍與造船廠已經在勾劃建造噸位更大,火力更強、蒸汽機推進系統更先進的遠洋作戰船只了。當然了,至于什么時候開始建造,那還是得等王湯姆從執委會手里拿到批文和預算才行。
不過大型戰艦本身現在并不是海軍最急需的艦船,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改建的登陸艦,才是來年攻打澎湖最為重要的運載工具之一。
早年在安南實施登陸作戰的時候,海軍就已經開始嘗試使用功能更專業的船只來實施登陸作戰,但當時勝利港造船廠的技術能力還比較有限,因此所謂的改造也都是小打小鬧的動作。而這次勝利港造船廠對于早年服役的第一批“探索級”戰船所進行的改造,就要專業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