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沒有正面回答他的提問,而是轉而說明為什么要分出這么幾個不同的階段“其實我制定的這個培訓方案的初衷,就是為了各位老板的實際需要考慮。各位如果只是需要培訓幾個技能過硬,能夠看家護院的貼身護衛,那么只完成第一階段的培訓就足夠了。”
眾人互相看了看,都沒開口搭腔。真要只想訓練幾個保鏢,何須費這么大的周章,肯賣命的武人只要有錢就能雇到,專門花錢送人來海漢這里培訓,所為的不就是想學到海漢民團這套制度和作戰技能,以便學成之后回到地方上能自行組織私人武裝嗎不用說,這第二階段的培訓肯定是得參加了。
到這個階段,土財主們想在鄉下組織一支私人武裝的目的應該就可以實現了。但如果是心大一點,想要跟著海漢混出些名堂的人,大概還不會止步于此。只要完成第三階段,就能被保送去勝利港軍校進修了,那是什么樣的待遇平民老百姓一向都夠不著這個門檻的高度,只有與海漢合作的各國軍官才能有這個資格。就連那些與海漢關系極深的商業伙伴,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送人進去的。
惠州海豐號就是瓊聯發的大股東之一,王長岳對于這里面的門道也是略知一二的。當初廣州李家跟海漢軍方合作搞金盾護運,海豐號東家看得眼饞,也派了人去勝利港參加培訓,但派去的人并不是在勝利港軍校里學習,僅僅只是在海漢民團的陸軍基地完成了相關培訓,這軍方跟民間武裝之間還是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待遇差別。
據王長岳所知,海漢軍方在以前是從未開過這個口子的,因此他對于羅杰的這個說法仍然是抱有一定的疑慮。如果羅杰不是在吹牛,那是不是代表以后海漢軍方都可以照此操作,軍校也會對外公開招生了
羅杰在南下接管安不納群島之前,曾經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海漢執委會對于未來的展望,特別是在南海地區的遠景規劃。
按照執委會的規劃,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幾處關鍵航道海峽,如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遲早都必須得納入到海漢的掌控之中,以鞏固海漢在南海,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海權。然而現在把控這些戰略位置的西方國家肯定不會自動退出,把地方騰出來讓給海漢,因此未來必定會為爭奪其掌控權而爆發戰爭,而安不納群島就是海漢南下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一塊跳板。在找到其他更為合適的港口之前,安不納島就將是海漢在中南半島以南海域唯一的海上支撐點。
以海漢在軍事方面的發展速度來說,羅杰認為幾年之后海漢擁有遠東最強的海上武裝力量并不是幻想,但要打敗所有競爭對手并征服南海,最大的挑戰不僅僅是要打造出強大的海上武裝艦隊,跨度極大的戰區范圍同樣也是未來海漢軍方必須要面對的麻煩之一。
雖然海南三亞也已經屬于熱帶范圍,但從三亞到南海的巴達維亞,航程已經跨越了赤道,其間所跨越的緯度,幾乎等同于三亞到東北關外野豬皮老巢的跨度。這樣的作戰距離所考驗的不僅只是海漢的艦隊,還有所有參戰人員的身體素質。
在此之前執委會和軍方曾經討論過派艦隊北上,到渤海灣或者山東半島建立據點,以便就近接收今年中原地區大量出現的戰爭難民,同時對山東的孔有德叛亂進行軍事干預。但這個提議后來因為可行性太低而被否決,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軍方認為民團部隊還難以在地域跨度如此之大的異地執行作戰任務,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都有可能會成為妨礙部隊發揮的絆腳石。
當初海漢民團南下攻打安不納群島的時候,軍方就沒有派出海南島上的民團部隊,而是由更加能適應當地環境的安南民團出戰,作出這樣的決定就是有對部隊適應性的考慮在里面。而在針對福建十八芝的作戰部署中,錢天敦的部隊提前了近一年就前往漳州駐扎,為的就是要留出足夠長的適應時間,確保這支王牌部隊不會因為難以適應當地環境而影響了戰時的水平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