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船隊付出了二十多條船的代價,終于突圍出去。好在被擊沉擊傷的船只基本都是小船,對于整體實力的影響還不是太大。但隨著船隊的離開,也就意味著接下來馬打藍大軍在巴達維亞港的登陸將毫無阻礙,他們面前的障礙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經歷了多次戰火洗禮的巴達維亞城了。
巴達維亞城內的氣氛雖然緊張,但社會秩序倒還沒有因此而亂掉。畢竟這已經是在五年當中第三次遭受外敵攻城,本地不管是荷蘭人、華人還是依附于他們的土著,其實都已經不太緊張了。畢竟他們也知道敵人雖然人多勢眾,但拿堅固的巴達維亞城并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頂多圍困一兩個月,等到對手補給撐不下去的時候,自然也只有撤兵一途。
當然了,非常時期還是會有非常政策,議事會已經在幾天前下了命令,城內所有的糧食物資都必須接受統一調配和安排,凡在戰時試圖囤貨居奇、抬高物價、強買強賣者,一律都作通敵處理簡單說就是施以絞刑。城中央的小廣場上已經立起了絞刑架,并且從牢里拖了幾個重刑犯當眾行刑,以儆效尤。
作為巴達維亞城的糧食供應商之一,與總督府只有百米距離的“大成米行”自然也就被臨時納入到議事會的直屬機構中。今天一早,議事會就派來了一隊人,開始清點糧倉中的存糧。
“大成米行”的老板就姓成,名叫成大朋。從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名漢人,與巴達維亞城里的眾多下南洋的漢人一樣,他也是來自大明的兩廣地區。今年已經是成大朋來到巴達維亞的第三個年頭,相比其他漢人同胞初來乍到還需要從底層勞工做起,成大朋的顯然要高得多,他是自帶資金和項目來巴達維亞做糧食買賣,在巴達維亞城亮相就是老板的身份。
成大朋的主要經營項目就是稻米類的糧食,從安南和占城組織貨源,通過海運送到巴達維亞進行販售。雖然這種渠道會導致其銷售成本高于本地種植的糧食,但由于巴達維亞附近開發的田地面積有限,加之近年戰事頻發,僅僅只靠本地出產的糧食并不足以供應市場所需,因此成大朋的米行生意一直還是穩穩地有錢可掙。
成大朋在本地商界和華人圈的風評也一向不錯,特別是與一直掌控華人甲必丹職位的蘇家來往甚密,這層關系也讓“大成米行”成為了荷蘭議事會的專屬糧食供應商。
今天議事會派來清點糧食的隊伍,帶隊的就是蘇家的蘇克易。本來這種事情根本無需他這種級別的人物出面,不過因為對象是成大朋,他才特地接了這個差事親自跑這一趟。
“蘇世兄,怎地你親自來了”看到蘇克易出現,成大朋也微微有些吃驚,連忙從柜臺后站起身來迎接。
“鄙人也是擔心成老板對議事會的決定有所不滿,所以特地過來向成老板說明一下。”蘇克易拱手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