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已經吃了數天小灶的巴特就有些不一樣了,他現在對于軍中伙食的態度十分明確,那就是大寫加粗的不滿意。荷蘭人的餐飲文化一向乏善可陳,不過生來就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似乎也沒有什么異樣,但在嘗試過某華商特別的小灶之后,巴特的眼前似乎是打開了一個通往新世界的窗口原來世上的美食不僅僅只有烤面包片、奶酪、豌豆湯和熏腸而已,還有那么多自己未曾嘗試過的好東西。
在經過了多日的不斷套路之后,巴特跟成大朋的私人關系也是突飛猛進。說得嚴重點,在個人生活方面,巴特跟成大朋或許比他跟蘇克易之間走得更近,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可聊。畢竟一個是有備而來刻意逢迎,另一個是口快心直毫無防備,一來二去之下,兩人也算是成了朋友。
而在成功套路到了巴特這個第一手情報來源之后,成大朋的工作也變得輕松了許多。他無需再每日里通過各種關系去搜刮情報碎片,再進行繁復的辨別和拼湊工作,只要準備好一頓晚飯,就能從巴特口中套到不少最新的戰況,以及兩軍作戰的細節描述。成大朋雖然并非軍方出身,但在和巴特打了這么些天的交道之后,倒也對軍事知識增進了不少了解。他在聽完巴特的講述之后回到米行,就可以和軍方背景的同僚一起,慢慢還原出兩軍交戰的戰場狀況。
7月16日,苦苦支撐了數天的巴達維亞守軍終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敵軍連日使用的投石拋射戰術對投石機的損耗在這一天集中爆發出來,東、北、西三面戰場上的投石機幾乎都在這一天陸續出現了大面積損壞的情況。由此倒也可以推斷出這批投石機的確是統一制造,因此其使用壽命損耗的速度也趨于一致。
看著敵軍陣地上零零星星幾架還在堅持拋射石彈的投石機,城墻上的守軍都發出了歡呼聲,仿佛是打了大勝仗一般。雖然前兩天議事會最終同意了范迪門的提議,放棄在遠距離上使用火炮摧毀對方投石機的戰術,并且認可了軍方暫時放棄城外堡壘,保留有生力量的做法,但連著被這群一向被視為野蠻人的對手壓制了數天,守軍心里的那股憋屈勁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宣泄口。而敵軍投石機開始損壞,也預示著雙方終于要進入短兵相接的戰斗階段,這對于單方面被石頭砸了好幾天的守軍來說,似乎并不算是什么壞消息。
但對于范迪門和巴特這樣的指揮官來說,這口氣卻絲毫不敢放松。他們很清楚前一段的交鋒中敵軍的主要目標只是摧毀城外的堡壘工事,而非人員殺傷,戰爭還沒有進入到真正的殘酷階段。在接下來的短兵相接中,守軍的武器裝備在殺傷力方面或許會占有一定的優勢,但近距離的交鋒勢必將大大地增加參戰人員的傷亡,荷軍的人員折損相比前面的幾天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隨著馬打藍軍軍中的牛皮大鼓擂響,城外的軍陣開始緩緩地向著城墻推進。而這次的推進就不再是交戰之初的小規模突入了,從城頭上看去至少有十幾個方陣在同步推進,而每個方陣中都有上千的士兵。在方陣之間又穿插著大量提著梯子、木板的工兵,看樣子馬打藍軍是將繼續使用他們之前取得不錯效果的梯橋戰術來攻克城外的壕溝。這種簡單的工具可比投石機容易制造多了,以馬打藍軍的人力,每天都能造出上百架梯橋,而守軍想要將其摧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馬打藍軍進入到城防炮火射程之后,城墻上又開始次第響起了隆隆的炮聲。此時馬打藍軍中鼓聲變得急促起來,士兵們也放棄了慢騰騰的前進方式,開始小跑起來。
跑在前面的工兵在抵達護城壕溝邊之后,便迅速運用手頭的工具開始搭建梯橋,速度竟然比前幾天那次攻勢還要快。在寬度一里多的進攻線上,竟然同時有超過三十處梯橋在搭建,這種作戰策略讓城頭上的守軍難以集中火力對其進行打擊。而城外的堡壘已經化為一片廢墟,也無法指望火槍隊在近距離狙擊這些馬打藍工兵的施工。
僅僅在幾分鐘之后,一隊馬打藍步兵就揮舞著彎刀沖過了剛剛搭建完的一座梯橋,撲向城墻下方。在他們身后是數名提著長梯的士兵,這種長梯前面還帶有長長的鐵制彎勾,一旦搭上城頭,就可能鉤住城墻,從而讓守軍難以將其推離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