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漢來說,最理想的結果莫過于荷蘭人跟馬打藍人戰得兩敗俱傷,今后數年內都無法恢復元氣,并且繼續互相牽制。這樣等到未來海漢羽翼豐滿開始南下擴張勢力范圍的時候,他們的力量就不足以阻止海漢的企圖了。而在這兩家交戰過程中所能搜集到的情報,也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海漢軍方研究針對性戰術的重要依據。但可惜的是截止目前,所得到的情報都是來自外圍的零散信息,真正交戰的中心戰場上卻連半點確切的消息都沒有。
“情報工作還任重道遠啊”陶東來嘆道“這么好的機會,我們卻沒有辦法拿到詳盡的戰報,真是可惜了”
顏楚杰應道“當地海域已經被馬打藍人完全封鎖,現在只能耐心等待戰爭結束了。不過郝萬清倒是給我打過包票,說安全部在當地派駐的人員很有辦法,在情報搜集方面一定不會讓執委會失望。”
在接下來的十來天中,又陸續有馬打藍港口遭遇荷蘭船隊襲擊的消息傳到安不納港和安南南部的金蘭港。之前羅杰對荷蘭人布局的猜測,似乎正在一點點地變成現實。這些消息既然已經傳到了海漢人耳中,那想必在巴達維亞作戰的馬打藍軍主力也應該收到了風聲。就是不知道在被對手抄家的狀況下,馬打藍軍是否還能夠堅持把這場戰爭進行下去。
8月7日,南洋爪哇島巴達維亞。圍城戰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雙方在此期間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荷蘭軍官巴特駐扎的北面城墻外已經沒有任何還能供守軍布置防御的堡壘存在,就連北門外那兩處似乎堅不可摧,拱衛著護城壕溝北段唯一通道的堡壘,也已經徹底變成了廢墟。馬打藍軍先前雖然沒能用投石機摧毀這兩座堡壘,但仍然是硬生生地用人力拔掉了這兩顆橫亙在攻城道路上的釘子。為此馬打藍人大概付出了三千名戰士的性命,而荷蘭守軍前前后后也有大約六百人戰死在北門外的這塊血肉磨盤當中。
在掃除了城外這些礙事的堡壘之后,馬打藍軍將攻城的主力方向確定為北面城墻,并且日復一日地發動著進攻。在各種重武器都統統試過一遍之后,雙方的攻防戰最終還是走向了短兵相接的肉搏階段。荷蘭守軍雖然武器較為先進,又有城墻可以據守,但在每日十倍于己的攻城敵軍面前還是無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戰爭開始時荷蘭人守軍有將近三千人,但截至八月初的統計,還能在一線堅持作戰的人員就只剩下一千四百余人,折損竟然已經達到了五成。而由各路雜牌武裝組成的護城軍,目前已經征召到了第三批,前兩批的人員也已經在戰爭中死傷了相當的數量。城內大部分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都被臨時征召入伍,戰局緊張時新人甚至只有半天時間訓練,然后領到一把鐵尖長矛就被驅趕到城墻上去參與守城作戰了。
這些被趕鴨子上架的新人,其戰斗力和戰斗意志可想而知。由他們守護的區域多次出現了被敵軍攻上城頭的危急狀況。好在每次荷軍總能及時趕到救援,用火槍將攀上城頭的敵軍迅速消滅干凈。但這種狀況的出現,其實已經說明巴達維亞城的城墻難以再繼續固守下去。理智的統帥在這個時候的確應該考慮是否應該以保存實力為作戰目標,不過如果不是迫于形勢根本無處可退,范迪門有可能早就宣布棄城了。
在此期間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議事會里有人認為繼續與馬打藍國戰下去的勝算不大,為了避免巴達維亞陷落之后被敵軍屠城,軍方應該立刻派人與馬打藍軍議和,用割地賠款之類的條件,先讓馬打藍軍停戰再說至少開放一條通道,讓荷蘭人能夠體面地撤出巴達維亞城。
這個做法聽起來似乎很識時務,也不失為一個保住性命和最后一點顏面的方案,但這對于已經鏖戰了近一個月,人員損失巨大的軍方來說,卻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羞辱。并且這消息傳開之后,對于城內的守軍和民眾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很多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是戰還是議和,人心頓時變得惶惶不安了。
范迪門在這個時候倒是硬氣了,也沒有反對議事會的提案,就直接把出主意的人從北門逐出城外,讓他去跟馬打藍軍談判誰出的主意,誰就去負責解決。
當然范迪門的心里很有數,戰爭打到現在這個階段,雙方付出的代價都很大,火氣早就已經無法再平息下去了,別說議和,就連臨時停戰都不太可能了。馬打藍軍現在憋著一股氣不計傷亡都要攻下巴達維亞,城破之后他們第一件事大概就是要剿殺城里的所有荷蘭人。現在看起來城破似乎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怎么可能放城中的荷蘭人安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