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抓獲的戰俘進行審訊,范迪門獲知了馬打藍軍將物資和作戰裝備都存放在港口,而這些東西極有可能已經在白天的大火中被付之一炬。范迪門由此認為馬打藍人一定會在天明之后再一次對巴達維亞城發動攻勢,而且極有可能是一波流。
這種判斷的根據是馬打藍軍沒有在擊退荷蘭艦隊后立刻發動對巴達維亞城的反撲,范迪門認為這是敵方在大火中損失太大所導致的后果,他們必須要清點剩下的戰爭物資,才能確定這場仗是否能繼續打下去。如果損失不大,那么戰場上出現的休戰期也不會這么長,顯然是因為火災損失過大已經影響到了馬打藍統帥的決策,才會拖了這么久都沒有任何反撲的跡象。
如果馬打藍軍剩下的物資已經無法支持長期作戰,那么他們撤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但如果他們就此撤離肯定也不甘心,少不了臨走之前還要搏這最后一把。
7月14日晨,范迪門在睡夢中被衛兵搖醒“將軍,馬打藍人開始發動了”
范迪門趕緊起身來到城墻上,見馬打藍軍果然再次向巴達維亞城行進而來。不過由于他們前一天將大量的旌旗都留在了巴達維亞城內,此時的行進看起來在氣勢上稍稍弱了一些。
“讓所有炮手就位先生們,能不能活下去,就看這最后一仗了”范迪門一邊下達命令,一邊大聲給周圍的士兵們鼓勁。
不過這種鼓勁的作用很有限,畢竟類似的話在這個月里已經重復過多次,每次守軍要撐不下去的時候,范迪門幾乎都是拿這種說法來鼓舞斗志。“最后一戰”起碼已經從他口中說出來七八次,能夠起到的激勵作用也很有限了。
震耳欲聾的火炮的射擊聲拉開了這一戰的帷幕,但相比毫無退路的荷蘭人,已經被打亂了方寸的馬打藍軍在戰斗意志方面顯然不如前段時間那么果斷決絕。盡管郎桑期望通過反撲來再度占領巴達維亞,從城中搜羅補給來供應給軍隊,但他手下的人并不都是這么想。不少人認為未必能在荷蘭艦隊干掉己方所有船只之前攻陷巴達維亞,城還沒打下來可能就被荷蘭人給斷了后路,如果陷入那樣的境地,打不下巴達維亞,撤也撤不走,那才真是要完的節奏。
而前期入城的軍隊已經在城內劫掠了不少財富,可以說一部分士兵參與作戰的目的已經達到,要讓他們繼續在戰場上拼死一搏,未免動力就有些欠缺了,畢竟他們還想帶著搶來的財富,活著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好好享受一番。
在各種客觀原因的綜合作用之下,馬打藍軍的作戰表現就顯得松松垮垮,遠不及前期攻城時那么拼命。而海上的荷蘭艦隊也十分趕巧地再次出現在了港灣附近,繼續前一天的戰術,用艦載炮火壓制馬打藍戰船。
戰斗一直持續到中午,馬打藍人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代價,也沒有能實現再次踏入巴達維亞城的愿望。而他們在海上交戰的劣勢同樣十分明顯,在荷蘭武裝船只的打擊之下,一個上午又有三艘馬打藍戰船翻覆在港灣的海面上,大約兩百名水手因此而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