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大型的作戰行動,那么籌備期肯定會比較長,不過大員港距離澎湖馬公港才幾十海里航程,以海漢艦隊的航速,一天時間足以跑個來回。加上僅僅只是示威而非前去作戰,這相應的準備工作也就簡化了許多。當然了,在軍方的內部記錄當中,這次行動肯定不會被提及其真正的目的,僅僅只會是第四艦隊一次普通的日常出海訓練而已。
11月5日,談判告一段落,沒有在海漢這邊取得太大進展的菲利普乘船返回大員港。除了海漢同意用人口貿易作為交換條件,保留東印度公司在大員港的治理權,其他的條件幾乎全都咬死不松口。而這比荷蘭人預計可接受的談判底線還差了一截,菲利普不敢拍板做主,只能先回去告知大員長官漢斯,由他來作出相應的決斷。
菲利普前腳剛走,隔天一大早第四艦隊就從馬公港出發了。除了兩艘運兵船和一艘補給船停留在港口內,其他所有船只都參與了這次行動。錢天敦親自帶隊指揮,帶著船隊駛往東南方向的大員港。
相比錢天敦上次帶著特戰部隊踏足的臺灣中部地區,大員港的自然條件顯然要優越得多。這里的港灣入口航道寬度僅有百余米,航道左右兩邊的陸地如同螃蟹的一對大鉗緊緊護住了進入港灣的要害,而荷蘭人所修筑的碼頭位于港灣的東北端,在進入港灣抵達碼頭之前,還需通過兩個與入口航道同樣狹窄的地段,其位置險要程度可見一斑。只要在這兩處地方修筑足夠多的岸防炮臺,就足以抵御來自海上的入侵者了。
西班牙人早年也曾試圖挑戰荷蘭人的這個據點,不過當他們用兩條帆船的代價體會到攻打這里的難度之后,便明智地選擇了退卻,轉而去臺灣島北方尋找別的落腳點了。如果真要硬拼,不在大員港里沉個十條八條船,估計他們連摸上岸的機會都不會有,而這樣的代價是西班牙人絕對不愿去付出的。
海漢艦隊在清晨出發,下午就已經抵達了大員港外海。而這只規模龐大,標志明顯的船隊,在距離海岸尚有好幾海里的地方就已經引起了海上巡邏的荷蘭船只注意。
“看把這些荷蘭人緊張得”高橋南看到從荷蘭帆船上沖天而起的煙火示警信號,忍不住吐槽道。
“這些家伙倒是挺警覺的,把這個情況記錄下來,回頭琢磨琢磨,看看有什么方法能把他們的巡邏船提前搞掉。”錢天敦的關注點顯然有所不同。
如果荷蘭人提早向陸地上示警,那么想要從海上發動攻勢的難度顯然會因此而加大不少,而這正是錢天敦作為一名指揮官想要避免的情況。但目前這個時代并沒有什么命中率極高,殺傷力也足夠大的遠程武器,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擊沉一艘目視距離上的中小型帆船。除非對方的巡邏船離開海岸的距離足夠遠,否則很難在其發出警訊之前將其制服或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