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與雙方切身利益相關的談判,并不是兩名談判代表坐下來三兩句話就能達成最終的協議,雙方都必須以一定的妥協作為代價來換取一致的意見。海漢相對荷蘭而言,在這一地區的確具備了比較明顯的武力優勢,不過真的要動武的話,也不是說隨隨便便就能碾壓在大員港已經經營了數年的荷蘭人。再加上有人口貿易這個令人無法拒絕的條件,海漢也不愿再輕易地使用武力手段去解決荷蘭人的據點。
這種磨嘴皮子的工夫,厲斗這幾年下來也已經練得比較純熟了。他從一開始調去萬山港從事港務管理,就一直在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三教九流都接觸不少,對于談判方面的事務也毫不陌生。在目前澎湖基地的人員配置當中,厲斗應該算是最為適合承擔談判這個工作的人。
厲斗這邊在于荷蘭使者菲利普談判的同時,錢天敦也在安排駐扎在本地的海軍,準備近期到大員港附近來一個武裝游行。錢天敦知道荷蘭人主動上門來談判的原因就是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澎湖基地所帶來的壓力,不過這種壓力的程度顯然還不夠強,以至于荷蘭人認為自己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錢天敦所要做的就是把炮口直接頂到荷蘭人的嗓子眼上,讓他們盡快認清現在孰強孰弱的事實。
由于財政方面的問題,原本應該部署在澎湖基地的海軍第四艦隊的編制一直還差了旗艦的加入,而目前四艘“探索級”加四艘“探險級”戰船組成了本地駐防海軍的主要戰力,此外還有三艘補給船和兩艘兩艘運兵船,兩艘快速偵察艇。雖然陣容中還缺了旗艦,但實際戰斗力應該已經遠遠超過大員港的荷蘭武裝船隊了。
如果是大型的作戰行動,那么籌備期肯定會比較長,不過大員港距離澎湖馬公港才幾十海里航程,以海漢艦隊的航速,一天時間足以跑個來回。加上僅僅只是示威而非前去作戰,這相應的準備工作也就簡化了許多。當然了,在軍方的內部記錄當中,這次行動肯定不會被提及其真正的目的,僅僅只會是第四艦隊一次普通的日常出海訓練而已。
11月5日,談判告一段落,沒有在海漢這邊取得太大進展的菲利普乘船返回大員港。除了海漢同意用人口貿易作為交換條件,保留東印度公司在大員港的治理權,其他的條件幾乎全都咬死不松口。而這比荷蘭人預計可接受的談判底線還差了一截,菲利普不敢拍板做主,只能先回去告知大員長官漢斯,由他來作出相應的決斷。
菲利普前腳剛走,隔天一大早第四艦隊就從馬公港出發了。除了兩艘運兵船和一艘補給船停留在港口內,其他所有船只都參與了這次行動。錢天敦親自帶隊指揮,帶著船隊駛往東南方向的大員港。
相比錢天敦上次帶著特戰部隊踏足的臺灣中部地區,大員港的自然條件顯然要優越得多。這里的港灣入口航道寬度僅有百余米,航道左右兩邊的陸地如同螃蟹的一對大鉗緊緊護住了進入港灣的要害,而荷蘭人所修筑的碼頭位于港灣的東北端,在進入港灣抵達碼頭之前,還需通過兩個與入口航道同樣狹窄的地段,其位置險要程度可見一斑。只要在這兩處地方修筑足夠多的岸防炮臺,就足以抵御來自海上的入侵者了。
西班牙人早年也曾試圖挑戰荷蘭人的這個據點,不過當他們用兩條帆船的代價體會到攻打這里的難度之后,便明智地選擇了退卻,轉而去臺灣島北方尋找別的落腳點了。如果真要硬拼,不在大員港里沉個十條八條船,估計他們連摸上岸的機會都不會有,而這樣的代價是西班牙人絕對不愿去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