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到站了”隨從輕聲提醒之后,李奈才從漫無邊際的沉思中回過神來,起身下車。
還沒出站,各種食物混雜一起的香氣就彌漫在空氣當中。這三亞站外面就是臨春河畔的三亞港務中心,即后世三亞市區鹿回頭廣場一帶,進出三亞港的船只、人員,都需在港務中心登記辦理各類手續,前往勝利港、勝利堡辦事的人也需在這里乘車中轉,因此這地方的人流量極大,催生了大量的服務行業,供應各類餐飲的小販和飯館甚至比碼頭上的商棧還多。
此外從三亞港卸下的各種貨物,也需要在這里通過火車、馱馬、人力等方式轉運至周邊地區,街面上隨時都能看到平板車隊與馱馬隊并行的狀態。好在海漢執委會規劃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日后的發展,將道路修得極寬,路上每隔一段還有黑衣警察揮舞著警棍指揮交通,即便是初來乍到的新人,在警棍調教之下也很快就學會了靠右行進、留出車道之類的基本交通規則。
單從市面上的繁榮程度而言,三亞港已經跟廣州城外的珠江碼頭不相上下,而且這里還遠比珠江碼頭更為整潔有序,隨時都能看到提著竹筐掃把不斷清掃街面垃圾的清潔工,各種馱運貨物的牲口屁股上也都掛著糞兜,讓外來者都會對這里潔凈的環境贊嘆不已。
除此之外,這里的社會秩序也遠比大明治下地區的港口要好得多,街面上隨時可以見五人一組的警察小隊在徒步巡邏。強大的警力配備保證了偷雞摸狗之徒難以在這里肆意妄為,凡是被抓到的竊賊或其他犯罪行為,最低程度都會被判三個月的苦役,只要是腦子沒燒壞的人都不會在這個地方尋釁滋事。
李奈所購置的別墅距離車站還有一段路程,隨從很是貼心地詢問李奈是否需要乘坐街邊的人力黃包車或馬車前往目的地。
李奈擺擺手回絕了隨從的提議“半年多沒來了,這段路就當散散步了,正好看看三亞港這半年的變化如何。”
車站廣場往北,基本就離開了港區,進入市鎮了。海漢這幾年在這邊修建了不少商業房產,以租售的方式給外來人員。一部分收入較高的海漢歸化民,也在這里購置有房產。當初李奈在這里購房的時候,樓盤開發規模才不過兩三百戶人家,而如今僅僅是定居在此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兩千戶。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外來者,像李奈熟識的“瓊聯發”成員,幾乎都在這邊購置了房產,有的大戶甚至還購置了好幾套,類似船行老板詹貴這種舉家遷到三亞定居的例子也為數不少。
不過李奈知道海漢的高層們都不在這里居住,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仍然是住在勝利堡里,此外在勝利港以東亞龍灣的海岸線上,據說修建了不少專供給海漢首長居住的大型別墅,但李奈暫時還沒有去實地看過,也不太清楚具體的情形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