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通過賬目信息腦補推測海漢的新動向之外,查賬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了解近期的經營狀況。由于三亞這邊的分支機構一直都是由李奈定期查賬,所以情況也比較熟悉,隨便看看就能發現是否有異常的狀況。而這些掌柜、管事都知道自家三少爺跟海漢人的關系十分密切,發現賬目不對隨時都可以找海漢人對賬,因此也不敢在賬簿中玩什么欺上瞞下的貓膩。
在翻看自家碼頭的貨物出入庫記錄時,李奈注意到數據似乎與自己過往的印象有些出入,便開口詢問道“怎么近期從南洋入貨的香料多了不少”
負責碼頭倉儲事務的管事叫李丙,也是李氏族人,輩分上算是李奈同輩。不過在李奈面前他也不敢拿什么架子,聞言忙躬身應道“三少爺,這多出的南洋香料并不是西番的貨,而是海漢的貨。”
“海漢的貨怎么記在南洋的條目下面”李奈有些不滿地問道。
“三少爺,這香料的記錄一向只記產地,至于貨主都另行記錄在商棧的賬目中,是以碼頭貨倉的記錄上面只寫了來自南洋。”李丙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奈輕輕拍了拍頭道“看賬本看太久,腦子都看糊涂了,竟然忘了這一茬。”
李丙應道“三少爺事務繁多,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不記得,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海漢人以往賣的香料都是自家種植的,怎么如今還要從南洋進口”李奈奇道“難道他們接的香料訂單已經多到來不及供應了”
“非也非也,這香料并非他們在南洋購買回來再轉賣給我們。”李丙擺擺手道“這是金蘭港產的貨。”
“哦金蘭港的香料都已經開始出貨了”這個消息倒是讓李奈稍稍有些驚訝。
“今年是當地種植園出產第一年,量不算多,據說明年至少會在今年基礎之上多出兩倍。”李丙用肯定的語氣回答了李奈的疑問。
安南南部海岸線上的金蘭港是安南內戰結束之后被劃給了海漢作為租界區使用,李奈雖然還沒親自去到過那里,但也聽說過當地的港口條件非常好,甚至還遠在三亞之上,海漢有意將當地建設成一處大型綜合港口。當然了,在周邊地區的附屬項目開發當中,自然也少不了海漢的某些拳頭產品,比如回報率極高的熱帶經濟作物。
作為嗅覺靈敏的投資商,“福瑞豐”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有海漢執委會出面背書的投資項目,因此在金蘭港當地的種植園區中,也有“福瑞豐”及其他一些投資商的股份在其中。而簽訂協議時所選擇的回報方式,就是日后從當地的產出中獲得一定的實物份額。近期運抵三亞港后送進“福瑞豐”貨倉的這些南洋香料,正是金蘭港當地產出中屬于“福瑞豐”的份額。
“海漢人動作還真是快啊”對此李奈除了感嘆之外,也沒什么好評價的了。
海漢開發海外殖民地的速度的確快得驚人,安南內戰結束到現在也才兩年多時間,但類似金蘭港這種開發時間不算太長的殖民區都已經開始有了產出,李奈認為這已經足以讓海漢在南海地區的競爭者們感到汗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