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倒是不反對你的提議。”果然寧崎的回答就在李奈的預料之中“如果你能夠代為處理好官府的情緒,我覺得這的確是一個可行的項目。”
如果要說海漢沒有想過在廣州出版報刊,那肯定是騙人的。但這種東西的確十分敏感,地方官府只要沒蠢到爆炸,自然能察覺到這種宣傳方式對于大明統治權威的傷害有多大。如果由駐廣辦牽頭去搞這件事,九成九會受到官府的查禁。哪怕他們不敢把海漢得罪得太厲害,也一定會想法設法地阻止這種刊物在廣州的發行。
但如果操辦此事的主體換一個角色,那或許效果就會有些不同了。哪怕全廣州的人都知道李家跟海漢關系密切,但李家主事的人可沒有任何一人公開投奔海漢,依然是大明的子民。而李家在地方上的人脈也足以讓官府睜只眼閉只眼,只要別把言論搞得太過火就行。
“官府方面,可由我出面去游說,毋須擔心。”李奈很有把握地說道“廣州府的知府、通知、通判、推官,守城的指揮使、同知、僉事,統統都不是問題,打通關節的費用方面也可有我方全部承擔。”
“這么大方李老板可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啊”寧崎贊道。
李奈擺擺手道“做不做這件事,每年都要給自己衙門燒香的。反正都要上香,也不差多求他們辦一件事了。花出去的錢,回頭再慢慢通過廣告之類的營收賺回來便是。”
“考慮得挺周全啊”寧崎這次豎起來大拇指,他看得出李奈連未來的盈利方式都已經考慮進去了,的確不是在鬧著玩。
當然除了通過賬目信息腦補推測海漢的新動向之外,查賬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了解近期的經營狀況。由于三亞這邊的分支機構一直都是由李奈定期查賬,所以情況也比較熟悉,隨便看看就能發現是否有異常的狀況。而這些掌柜、管事都知道自家三少爺跟海漢人的關系十分密切,發現賬目不對隨時都可以找海漢人對賬,因此也不敢在賬簿中玩什么欺上瞞下的貓膩。
在翻看自家碼頭的貨物出入庫記錄時,李奈注意到數據似乎與自己過往的印象有些出入,便開口詢問道“怎么近期從南洋入貨的香料多了不少”
負責碼頭倉儲事務的管事叫李丙,也是李氏族人,輩分上算是李奈同輩。不過在李奈面前他也不敢拿什么架子,聞言忙躬身應道“三少爺,這多出的南洋香料并不是西番的貨,而是海漢的貨。”
“海漢的貨怎么記在南洋的條目下面”李奈有些不滿地問道。
“三少爺,這香料的記錄一向只記產地,至于貨主都另行記錄在商棧的賬目中,是以碼頭貨倉的記錄上面只寫了來自南洋。”李丙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奈輕輕拍了拍頭道“看賬本看太久,腦子都看糊涂了,竟然忘了這一茬。”
李丙應道“三少爺事務繁多,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不記得,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海漢人以往賣的香料都是自家種植的,怎么如今還要從南洋進口”李奈奇道“難道他們接的香料訂單已經多到來不及供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