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鑫調到錢天敦身邊也已經有一段時間,對于特戰營的人員構成已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像高橋南這樣在早期加入錢天敦麾下的老兵,大多已經靠著戰功累積升官當了連排級別的軍官。不過也有一部分當初還是特戰連編制時期的老兵,仍然留在最精銳的偵察小分隊里服役至今。
這倒不是錢天敦厚此薄彼區別對待,而是考慮到有一些人天生就不是當指揮官的料,更適合在一線執行任務,冒然安插到別的崗位上未必是好事。反倒是留在偵察排里,既可以發揮其特長,又能以老帶新培養接班人。這些老兵雖然軍職沒有提升,但軍銜和待遇卻也并沒有落后于同期的戰友,而且隨著南征北戰經歷的增加,作戰經驗也是越發的豐富,就算在特戰營中也是一支特別的小分隊,陳一鑫稱其為“精英中的精英”也并不為過。
特戰營的編制一向都是超標準配置,偵察排也不例外,目前維持著58人的編制,比起正規軍制幾乎多了一倍的人數。而排級編制中擁有四名狙擊手的豪華配備,更是在整個海漢民團中絕無僅有。
至于個人裝備方面就更是足以讓特戰營的同僚們眼饞。早期曾經作為民團制服使用的迷彩服現在都已經被灰色軍服取代,而目前就僅有特戰營偵察排還在把迷彩服作為執行野外作戰任務期間的軍服使用,雖然這種花里胡哨的軍服并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觀,但當穿上這種衣服成為一種特殊身份的象征之后,許多人也會將其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來努力。
目前在其他民團部隊中正逐步裝備到連級指揮官的雙筒望遠鏡,在偵察排中卻是每個班都有一部,足以讓同僚們羨慕嫉妒恨。與此相類似的還有尚處于手工試制階段的手雷,這玩意兒可不是同時代軍隊作戰中投擲的裝油陶罐之類的初級引火物,而是實實在在模仿馬克ii型的爆炸式手雷。只是因為制造難度較大且原材料制備不易,目前無法采用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每一顆都是由三亞軍火車間里的技師手工打造,造價幾乎等同于31式陸軍步槍,就連特戰營也沒有大面積裝備,只有偵察排在每次出任務的時候才能每人領到一顆。
此外還有最新式的野外指南針、凈水劑、自熱式行軍口糧、多功能工兵鏟、便攜帳篷等等,眾多尚處于試制階段沒有大規模列裝的黑科技裝備,在偵察排的單兵裝備中都能見到。用顏楚杰的話來說,除了主武器性能還沒能跟上,這幫人的裝備水平至少已經達到了“一戰后期、二戰前期”的水準,雖然還無法與穿越者軍官們的個人裝備相提并論,但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的水平。
這樣的一支作戰經驗豐富、武器裝備精良、訓練水平又高的小型精銳部隊在敵控區執行潛入、偵察、暗殺、破壞之類的任務,只要不是被大部隊給圍堵住,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傷亡。否則錢天敦出于安全考慮,也不太可能安排陳一鑫一個人帶隊出征,畢竟他可算是軍方內部認定的重點培養對象,輕易不能出事。
“淡水據點的偵察,有幾個要點你留心一下。”錢天敦叮囑道“第一,我們手頭的地圖跟淡水目前的實際狀況有三百多年的差距,特別是出海口和海岸線這種地方的地形出入會很大,需要根據實地勘察的結果對我們手上的資料進行修正。”
手頭掌握了全球的衛星地圖算是海漢手里比較重要的優勢之一,無異于在即時對戰游戲中直接地圖全開的外掛,這樣可以在擴張的過程中省下大量用于探索未知區域的時間。但這個技能并不是毫無瑕疵,幾百年的滄海桑田,很多地方的實際地形都與海漢手頭的地圖資料有較為明顯的出入,所以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軍方一般還是會很謹慎地先進行實地偵察,修訂地圖上的不實之處,以確保指揮官不會在作戰中指派部隊去搶占根本不存在的灘頭或高地。
陳一鑫早就已經不是新人,對此自然也明白,默默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錢天敦繼續說道“第二,如無必要,行動期間盡可能隱藏行跡,不要跟任何人進行接觸,避免與西班牙人直接照面。如果有機會抓活口,也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不要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