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鑫選擇登陸的海岸原本是屬于土著部落圭柔社的地盤,不過因為圭柔社在幾年前與西班牙人爆發武裝沖突并且戰敗,已經被迫遷離了這片地區,將控制權拱手讓給了西班牙人。事實上淡水河以北、陽明山以西,包括圣多明哥城在內的這片臨海地區,原本都是圭柔社的控制區,不過現在圭柔社已經遷入陽明山山區,而西班牙人的人口有限,沒有條件對這些地區進行充分開發,因此陳一鑫和偵察排所選擇的登陸地早就變成了無人區。而向海漢這個情報的,正是前次金鳴在雞籠港俘獲的西班牙鐵匠何塞。
按照何塞的說法,盡管西班牙人已經趕走了附近的土著部落,但其實際控制區仍然只限定在圣多明哥城半徑五里之內,這給海漢的偵察活動也了極大的方便。登陸后偵察排用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已經來到了西班牙控制區的附近。
如同西方殖民者在遠東其他地方的做法一樣,西班牙人在這里的開發手法也是修建堡壘式據點,然后以其為核心在周邊開墾土地,建設種植園,圣多明哥城附近也是如此。西班牙人從林間砍伐出大片空地,然后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不過由于為其勞作的大多的是呂宋島和臺灣本地的歸附土著,對農業耕種并不拿手,而西班牙人自恃身份,也不愿親自下場干農夫的活,因此這邊的農業開發狀況并不理想,這也是西班牙人在臺北立足數年,卻依然需要呂宋島后勤補給的主要原因之一。
陳一鑫不打算冒著暴露行跡的風險穿越這些已經開發出來的種植園區,帶著隊伍繼續在林間繞行,又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繞到了淡水河上游、圣多明哥城以東地區。此時已經到了中午時分,陳一鑫布置好外圍警戒之后,下令全員休整一個小時順便進餐。
偵察排的野外口糧主要是壓縮餅干和自熱式軍糧,這些食物無需生火烹制,也就不易暴露自己的行跡。不過由于制作手段的限制,這些行軍口糧的味道和口感的確不怎么理想,吃到嘴里的感覺基本只能用“味同嚼蠟”來形容。除了人體所需的熱量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感官方面的享受可言。這甚至還遠不及真正打仗時能吃到的伙食,畢竟戰時會有專門的炊事團隊新鮮熱食,質量比起這種口糧可要強得多了。
簡短的休息之后,偵察排繼續朝著目標地區進發。不過因為已經接近西班牙人的控制區,陳一鑫也有意識地放慢了行軍速度,并且布置了幾名士兵在前面探路。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密林的邊緣,再往外走就是西班牙人的種植園了,而這里距離圣多明哥城已經非常近,用肉眼也能看到遠處這座城堡的輪廓了。陳一鑫下令就地警戒,自己則是卸下背包,準備爬到樹上去看看。
從望遠鏡里看到的情形并沒有讓陳一鑫的心情變得輕松,反倒是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城堡的外部狀況與何塞所說有些出入,或者說有一些重要的細節是何塞在描述中并沒有提到的。
圣多明哥城距離淡水河河岸的確非常近,陳一鑫估計也就在一百二三十米左右,海漢在這個距離上所具備的火力優勢幾乎是無敵的。不過何塞所沒有提到的是,圣多明哥城是座落在一個山丘上,與河岸有著十多二十米的高度落差。這樣的地形對于海軍艦炮來說,并不是一個便于發揮攻擊力的位置。
由于艦上的部署空間有限,火炮甲板所布置的艦炮沒有太多可讓射角調整的余地。換句話說原定的艦炮火力直接攻擊圣多明哥城的計劃未必能奏效,下層火炮甲板的艦炮在這個環節基本是派不上用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