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可以喊得山響,但真正做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很現實的問題了。不管是格斯曼、費爾南德斯還是阿爾卡拉索,其實都沒有具備為了王國的榮光戰死在遠東的這份決心。但出于職責所在,總不能一炮不放就直接跑路,萬一海漢人并沒有格斯曼所形容的那么厲害,過早放棄豈不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所以該進行備戰還得繼續進行,如果能夠擊敗城外的不速之客,那么大家也都可以借此戰績立下大功一件了。
強敵兵臨城下,阿爾卡拉索也不敢放松,紅著眼睛連夜查看戰備狀況。結果算是有喜有憂,喜的是薩爾瓦多城的多數城防火炮仍然狀況良好,可以正常執行作戰任務;但憂的是庫存的彈藥量并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高強度作戰,平均到每門火炮上的儲備還不到二十發。如果戰事激烈,或許半天時間就會把這點作戰物資消耗殆盡。
有了圣多明哥城的前車之鑒,這次守軍沒有再選擇從一開始就退守城內,而是連夜在城外部署了一道防線,用以對付極有可能會在此強行登陸的敵軍。阿爾卡拉索在這道防線上部署了三百名火槍手,三百名長矛兵,以及十門火炮。他認為就算這道防線最終無法阻止敵軍登陸,但至少也有機會給敵軍造成比較大的殺傷。
費爾南德斯負責指揮的海上作戰力量反倒更輕松一些,由于雙方的臺面實力就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西班牙一方僅有的三艘武裝帆船也不可能在正面戰場上和對手硬拼。他所需要承擔的任務就是在海漢軍發動登陸行動的同時,從海上對其進行騷擾。雖然這種騷擾的作用多半很有限,但如果能夠延緩對方登陸作戰的進度,那多少也能減輕陸上守軍的防御壓力。
而自知軍事素養有限的格斯曼則是主動申請了后勤的指揮協調工作,對于他來說只要能夠遠離戰場就好,具體做什么工作并不是重點。反正又不需要他親自下場動手,只要動動嘴皮子讓別人去跑腿做事就行了。
三月五日早晨,穩定了半個多月的好天氣突然起了變化,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降臨臺灣北部地區,海面上的波浪達到三米以上,根本無法實時近岸登陸作戰。高橋南不得不下令延遲進攻,等天氣好轉之后再作打算。而社寮島上的西班牙守軍也因此而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期,不過遺憾的是因為天氣原因,他們也同樣無法派船出海南下向馬尼拉報警。
三月七日中午,老天爺終于收了神通,天氣逐漸轉晴。社寮島上的守軍還沒來得及嘆息,就發現僅隔著一道狹窄水道的雞籠港海岸上已經出現了成建制的海漢陸軍,堵住了他們通向臺灣島的唯一一條退路。
這支部隊是跟著格斯曼的逃難隊伍一路從陸路進入到雞籠港的近海地區,不過前兩天因為天氣原因,他們并沒有急于封鎖海岸,而是耐心地等到今天天氣好轉之后才悄無聲息地在海岸線上部署了封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