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田葉友向先期到達的阮俊等人仔細了解了周邊環境的狀況,這里雖然暫時沒有什么外敵威脅,但原始叢林中的危險也著實不少。此外從海邊到開采區也有五六里的山路,這一地區的地形較為復雜,不太可能像石碌、黑土港那樣直接修建從礦場到海邊的軌道運輸系統,因此類似選礦冶煉、工人住宿、配套生活設施等等,都必須要在開采區就近興建,以提高礦場投產之后的工作效率。
翌日,阮俊帶隊護送田葉友等人進山探礦。在他們出發之后半天,第一批移民就腳跟腳地到達了深澳灣的海邊,隨船抵達的還有各種工具和建筑材料若干。這批移民是來自澎湖移民基地,錢天敦甚至都沒來得及向剛占領的淡水河口和雞籠港兩處據點輸送移民,就按照執委會的安排,先將移民送到金礦這邊。雖然不可能馬上開采金礦,但執委會的要求是在當地準備好足夠的勞動力,隨時準備開始生產。在此之前,他們將承擔起修建碼頭和道路的任務。
雖然金瓜石地區的金礦開采規模無法與之前的幾個大礦場相比,但計劃中這里至少也會安排兩到三千名礦工維持日常生產,再加上家屬,安保人員、管理人員等等,未來這一地區的常住人口會維持在四千人上下。
與此同時,參與此次行動的海軍部隊并沒有停下來休息,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掩護陸軍登陸上岸,在占領了雞籠港之后,還必須沿海岸線對臺灣北部地區進行勘察。這個行動的目的有二,一是對海軍和海運部目前所使用的地圖進行核實修正,二是對臺灣島東岸可能遺留的西班牙移民定居點進行清剿。
按照歷史記載和俘虜們的口供,西班牙殖民者在一年前對位于臺東蘭陽平原的噶瑪蘭部落實施了攻擊,并奪取了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陸陸續續也安置了一部分移民到這一地區,只是不知道這些人是否在得知雞籠港被敵人攻占的消息之后已經逃離定居點。雖說這些移民也不見得有能力威脅到北邊的礦區,但對海漢而言終究是一個隱患,不清理干凈,軍方和執委會的大佬們都不會徹底放心。
不過目前民政部和農業部對于開發蘭陽平原,即后世臺灣宜蘭縣地區的興趣并不大,因為海漢目前在臺灣西部海岸所控制的地區至少都還可以安置數以萬計的移民,安全壓力也不會像東海岸這么大。由于臺灣東岸缺乏天然良港,軍方也很難在這邊部署常駐的海上武裝力量,而每次擴編都要在執委會吵上幾天架的陸軍更不愿將有限的兵力分散部署到這些邊邊角角的小地方駐守。
三月十三日,海軍抵達蘭陽溪入海口,并在上游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殖民者修建的村落。但正如事前預料的那樣,在此定居的移民已經落跑了大半,只剩了二十多口不愿再回到呂宋島的人留在這里。海軍沒有遭遇任何的抵抗,這些已經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的移民就乖乖地選擇了投降。當然如果海漢人不來,他們大概也不可能在這里安居太久了,因為與殖民者有血海深仇的噶瑪蘭人一旦知道西班牙武裝力量已經撤離這里,肯定會從山里殺回來清算這些入侵者。到時候寡不敵眾的這些移民,多半也會落得個喪命他鄉的下場。
對于本地的土著噶瑪蘭部落,海漢目前并沒打算要主動親近或者收編拉攏的意圖,因為按照西班牙人的記述,噶瑪蘭人與一般生活在沿海平原的平浦族土著相比更為好斗也更加兇殘,西班牙人之所以對他們開戰,就是因為一艘在此擱淺的西班牙商船上所有的乘客船員都遭到了土著戰士的殺戮。海漢在短短一段時間內接連占領了臺灣島海岸線上從南到北的多個地區,現在根本沒有精力來處理這些非占領區的土著。反正這些土著人的造船能力極差,出海打漁的船只都還停留在獨木舟的水平,根本不足以威脅到超出他們日常活動范圍的海漢定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