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軍事觀察員在澎湖的住所是使用了很久之前這地方還屬于大明管轄時的治所院子,考慮到這是大明的臉面,由福建官府出資對這里進行了翻修裝潢。當然了,軍事觀察員在這里的吃穿用度,也統統都是自行解決,海漢并不會負擔這些費用開支。不過這對于控制了整個福建七成以上海上貿易的許氏家族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而已。
許甲齊每天的工作,就是觀摩澎湖基地的日常運作,比如海軍艦船的維護保養,特戰營的訓練,港口碼頭的物資和人員轉運等等。至于說海漢對外的軍事行動,比如之前出兵臺南占領高雄港,就必須要向澎湖本地的最高指揮官錢天敦提出申請,由他同意之后,才可隨軍前往前線觀摩作戰。當然了,以海漢過往的作戰方式和戰績,這樣的戰場觀摩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危險性,許甲齊只要有機會,也會跟著去打個醬油,見識一下海漢的先進戰法。
如果說最初派駐軍事觀察員的目的是為了在向海漢人學習先進軍事技術的同時起到一定的防范監視作用,那么這兩個目的現在基本都已經失去了效用。
許甲齊這樣的大明高級軍官跟海漢軍方打交道的時間長了,自然也知道海漢人賣出來的武器,傳授的戰法,統統都是打了埋伏的次等貨。至于頭等的好東西,當然是他們自己留著用了。雖然福建軍方每年都會出高價訂購海漢的軍火裝備,但兩廂比較之下,很容易就能看出買到手的都是海漢軍自己已經不用的落后武器。當然了,對于明軍來說,這些武器依然很先進,在性能上也比兵部督造的武器有著明顯的優勢,對于缺乏安全感的許心素來說,這依然是值得花大價錢購買的必需品。
當然海漢軍裝備的先進武器,也不是說完全搞不到,只要能出得起大價錢,至少步槍還是能搞幾支的。但海漢軍使用的后膛裝彈的步槍結構跟賣給明軍的前膛火繩槍、燧發槍都有著明顯的差異,仿造起來有較大的技術難度。這可不僅僅只是零部件和裝配精度的問題,海漢現役使用的武器在材質和加工工藝上都有了進步,大明這邊的匠人即便能用手工仿制出完全一樣的步槍,在實際性能體現上依然會有明顯差距。而且海漢武器所用的火藥一直都是大明工匠無法仿制的對象,這對于武器的性能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
時間一長,明軍這邊也就死了這條心,該買的還是得買,至于讓人眼饞的先進步槍,那就只能等海漢軍武器換代之后再說了。而步槍還僅僅只是海漢武器裝備中仿制難度較低的,想要仿制其他的武器更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