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海漢最為先進,火力最強的主力戰艦,“威嚴級”在海漢現有的任何一支艦隊中都是擔當著中流砥柱的角色。不過由于這種大型戰艦的建造工期較長,加上率先使用了蒸汽推進系統,日常運轉和維護對后勤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不是海漢的每一處據點都可以部署“威嚴級”戰艦。
在澎湖馬公港的軍事區內,已經提前為這艘船的到來修建了專用碼頭。與其他戰船所停靠的碼頭有所不同,這里的碼頭上專門配備了為戰艦快速補充燃料和淡水的大型輸送裝置,能在兩小時內就將船上裝載淡水和燃煤的艙室裝滿。同時這里還專門配備了六名機修工,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船只未出海的時候對船上的蒸汽動力系統進行維修維護。
由于穿越者和歸化民在文化和學識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在這個時代能培訓出這些機修工極為不易,可以說個個都算是工業部和海運部的寶貝,錢天敦為此還專門撥了一個班的人馬負責他們的日常安全。
這艘主力戰艦的到來,也象征著海漢在澎湖臺灣地區駐扎的海軍部隊終于形成了一支完整的艦隊編制。如果這條船能夠提前大半個月到來,還趕得上在臺北戰役中登臺亮相,強大的艦載炮火也能讓海漢軍在攻打雞籠港社寮島的時候更容易一些。
在完成了艦隊編制之后,軍委也專門調了一員干將過來坐鎮指揮,便是曾經在1631年出使福建的石迪文。當時石迪文作為使團武官,陪同寧崎到漳州會晤許心素等福建高官,結果十八芝在城中策動了一起刺殺行動。雖然并未傷及到使團人員,但石迪文還是充分地利用了這個機會,以報復為名率領使團船隊攻擊了十八芝控制下的南日島,并且一舉攻克了這個困擾福建明軍多時的毒瘤據點。
石迪文在福建拿下了海漢的首戰勝利之后又過了近兩個月,得到調令的錢天敦才從安南動身,帶著特戰營到福建接手了當地的駐軍指揮權。要認真說起來,海漢駐福建部隊指揮官這個職務,石迪文勉強也算得上是錢天敦的前任了。
石迪文離開福建后,在海軍中擔任著第二艦隊指揮官的職務,并且也參加了1632年海漢攻打澎湖的軍事行動,算是海漢軍中為數不多對福建狀況較為熟悉的高級將領之一。這次福建艦隊完成編制,軍委考慮新艦隊的指揮官人選時自然而然就將熟門熟路的石迪文列為了首選。
而石迪文自己對于這個調動也是抱著樂于接受的態度,目前海漢的發展策略是從海上向南北兩個方向擴張,南邊的的安不納群島由羅杰坐鎮,近期內爆發戰事的可能性極小。唯一有立功機會的就是北邊,在大明東南沿海形成鏈式布局之后,北進的難度要比缺乏戰略支撐點的南海地區小得多,作為一名有進取心的軍人,石迪文自然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多多立下戰功。
石迪文和錢天敦已經不是第一次并肩作戰,早在安南內戰時期兩人就有過多次合作執行任務的經歷,也算是老搭檔了。兩人見面之后自然有一番唏噓,兜兜轉轉之下,想不到又一次在福建這邊成為了搭檔。相比以前在安南合作的時候,現在的海漢軍真可謂是鳥槍換炮,兵強馬壯,能夠讓他們這些指揮官發揮的余地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