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海漢艦隊在朱家尖島和登步島完成了集結,并出發攻打舟山島東南端的沈家門漁港。說是攻打,但過程中并沒有遇到舟山船幫像樣的抵抗,上百艘戰船和數十艘運兵船所組成的龐大船隊幾乎沒有消耗一槍一彈,便已經在沈家門漁港實現了登陸。
對于這個狀況,負責指揮登陸作戰的石迪文倒并不是很驚訝,因為雖然整個舟山島都是舟山船幫的勢力范圍,但其大本營是在島嶼中部的定海灣,沈家門這邊本來就沒有什么防御工事。有鑒于雙方的戰斗力相差巨大,舟山船幫也不太可能把手下人送到這個地方來跟海漢民團硬懟,那樣子跟白送其實沒太大的差別。
與前面的作戰流程一樣,艦隊在攻下這個地方之后,立刻將本地的防務交給了許裕拙率領的福建明軍,水陸兩路一同向西推進。從沈家門到舟山船幫的大本營定海灣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也就四五十里地,正常行軍也就大半天時間而已,乘船還能稍快一些。不過石迪文認為有可能會在這段航程中與對手交戰,因此特地讓陸軍在沈家門登陸,這樣在行軍過程中也能順便掃蕩一下沿途的地區。
不過這個時候海漢參戰部隊兵力過少的弊端也無法避免地顯現出來,在這個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的浙江第一大島上,僅僅一千來人的陸軍著實太少了一點。以至于海漢根本沒法對已經占領的地區進行全面布防,只能讓有限的兵力重點守住類似沈家門這樣的港口碼頭。雖然指揮官們對于捉襟見肘的兵力安排十分不滿,但現在的狀況就是必須利用好有限的兵力,盡可能在舟山群島搶占地盤,清除本地的其他武裝勢力特別是那些實力排名靠前的,這樣海漢在戰后接管這一地區的時候也會更為輕松一點。
考慮到長途行軍會影響到參戰士兵的體力和戰術發揮,當天海漢民團沒有急于向舟山船幫的大本營發動攻擊,陸軍部隊在距離定海灣不到十里的沙尖山安營扎寨。倒是石迪文指揮的海軍故意繼續向西駛入定海灣,耀武揚威地在海面上緩緩地兜了一圈,但又刻意與海岸保持了一段距離,避免跟舟山船幫接戰。
聽聞敵人到了家門口的消息,大量人員都涌到了海岸,親眼目睹了這支已經打下半個舟山群島的外來船隊。海漢戰船龐大的船身讓那些第一次見到它們的人都大吃一驚,終于明白為什么集結了各家精銳的聯軍船隊連半天都沒抗住就被對方給拆了。這支船隊看起來是如此的強大,也難怪海漢人敢于毫無顧忌地在舟山群島展開行動了。
盡管海漢艦隊在這次巡航中并沒有動武,但在岸邊目睹了這支船隊真容的人卻感覺已經失去了戰勝對手的希望。舟山船幫雖然還有至少上百條海船能夠參戰,但相比對方的巨大戰艦,己方的大部分船只看起來都像是小舢板一樣。這樣的船就算能夠靠近對方的戰船,也很難采用跳幫的戰術,大概得改為爬舷才行了。
雖然海漢艦隊一炮未發,但當晚從定海灣附近出逃的人員卻著實不少,一些人是駕船出海逃往遠處避難,還有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就只能向北逃進山區。這舟山島上主要的地形就是山地丘陵,基本覆蓋了島上超過八成的面積,最高處黃楊尖甚至達到了海拔500米。數百平方公里連綿不斷的山區給潛逃了極好的環境,只要帶足補給,在島上尋個僻靜的山溝躲個個月也并不會有問題。
翌日,海漢軍繼續水陸并進,開始攻打舟山船幫的大本營區域。說是大本營,舟山船幫在這一地區的防御堡壘也僅僅只是過去明軍修建的衛所駐地,比石浦港的石浦所城稍大一些,但也僅僅只是城墻總長度稍勝一籌,這在海漢民團眼中并不算是什么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