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浙江都指揮使司的指揮僉事在海漢進攻朱家尖島之前好幾天,就已經下令昌國衛“肅清海盜”,然而傳去的命令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半點回音都沒有。昌國衛指揮使嚴國偉既不出兵,也不回應,杭州這邊的衙門根本連半點消息都沒有。無奈之下只能轉而把這個命令又發給了寧波觀海衛,讓觀海衛這邊出兵探查東海上的狀況。
然而僉事大人所不知的是,駐防寧波的水師中還有許心素安排潛伏數年的暗樁,早就已經把線搭到了衛指揮使那里。這命令到了水師手中,便又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至于舟山船幫后面的那些大人物靠山,就更是有勁使不上了。就算他們知道舟山船幫的處境不妙,也沒法親自上陣給汪加林解圍,同樣也只有給手下的人下令,但這樣一層層地把命令傳下來之后,下面辦事的人全都消極怠工,汪加林自然也就得不到什么援軍了。
五月九日,海漢艦隊在朱家尖島和登步島完成了集結,并出發攻打舟山島東南端的沈家門漁港。說是攻打,但過程中并沒有遇到舟山船幫像樣的抵抗,上百艘戰船和數十艘運兵船所組成的龐大船隊幾乎沒有消耗一槍一彈,便已經在沈家門漁港實現了登陸。
對于這個狀況,負責指揮登陸作戰的石迪文倒并不是很驚訝,因為雖然整個舟山島都是舟山船幫的勢力范圍,但其大本營是在島嶼中部的定海灣,沈家門這邊本來就沒有什么防御工事。有鑒于雙方的戰斗力相差巨大,舟山船幫也不太可能把手下人送到這個地方來跟海漢民團硬懟,那樣子跟白送其實沒太大的差別。
與前面的作戰流程一樣,艦隊在攻下這個地方之后,立刻將本地的防務交給了許裕拙率領的福建明軍,水陸兩路一同向西推進。從沈家門到舟山船幫的大本營定海灣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也就四五十里地,正常行軍也就大半天時間而已,乘船還能稍快一些。不過石迪文認為有可能會在這段航程中與對手交戰,因此特地讓陸軍在沈家門登陸,這樣在行軍過程中也能順便掃蕩一下沿途的地區。
不過這個時候海漢參戰部隊兵力過少的弊端也無法避免地顯現出來,在這個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的浙江第一大島上,僅僅一千來人的陸軍著實太少了一點。以至于海漢根本沒法對已經占領的地區進行全面布防,只能讓有限的兵力重點守住類似沈家門這樣的港口碼頭。雖然指揮官們對于捉襟見肘的兵力安排十分不滿,但現在的狀況就是必須利用好有限的兵力,盡可能在舟山群島搶占地盤,清除本地的其他武裝勢力特別是那些實力排名靠前的,這樣海漢在戰后接管這一地區的時候也會更為輕松一點。
考慮到長途行軍會影響到參戰士兵的體力和戰術發揮,當天海漢民團沒有急于向舟山船幫的大本營發動攻擊,陸軍部隊在距離定海灣不到十里的沙尖山安營扎寨。倒是石迪文指揮的海軍故意繼續向西駛入定海灣,耀武揚威地在海面上緩緩地兜了一圈,但又刻意與海岸保持了一段距離,避免跟舟山船幫接戰。
聽聞敵人到了家門口的消息,大量人員都涌到了海岸,親眼目睹了這支已經打下半個舟山群島的外來船隊。海漢戰船龐大的船身讓那些第一次見到它們的人都大吃一驚,終于明白為什么集結了各家精銳的聯軍船隊連半天都沒抗住就被對方給拆了。這支船隊看起來是如此的強大,也難怪海漢人敢于毫無顧忌地在舟山群島展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