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審查的人員看過之后,點點頭道“字倒是不錯。”
許逸見這人識貨,也順口回應道“過獎過獎,小生慚愧。”
“行了,到院子里等消息吧。”那人將他寫過的紙從桌上抽出,放到自己案頭。
其實與許逸有著類似想法的移民為數不少,不少人在解決了眼下的生存問題之后,便開始琢磨要怎么才能留在這里而無需去往嶺南。這一批能識文斷字的人被收羅走之后,旋即又有人來宣傳,讓有一技之長的手藝人自行報名,不管是木匠鐵匠船匠織布匠還是別的什么手藝,只要是掌握了某一門生產技能的人都在此列,這下便又有十余人舉手示意。
而剩下的人目不識丁又沒有特殊的生產技能,對于海漢來說就是屬于純粹的勞動力了。但舟山管委會可不打算就這么放過這批尚有壓榨余地的移民,等挑選技工的人走了之后,軍方終于登場了。
“有自愿加入海漢民團吃兵糧的,可以報名了管吃管住待遇好,退伍之后安排工作,一人當兵全家入籍”這次出來喊話宣傳的軍官是個大嗓門,連喇叭都不用,也能讓碼頭上的移民聽得清清楚楚。
關于海漢的移民政策、兵役制度和福利待遇,從靈山衛上船開始,便不斷有人在船上負責宣講解說,一天至少要重復來個七八遍,難民們數日下來也已經聽得滾瓜爛熟了。不乏有人把這種招兵當作是個笑話,畢竟大明律對民間武器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何況這海漢民團入伍就等于入籍,入籍就等于丟了大明子民的身份,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也很難接受的事情。
但在來到定海港看到這里的環境之后,難民們才逐步意識到這里的狀況似乎真的處于大明掌控之外,而海漢民團也是真實存在著的一支民間武裝,而非海漢人的杜撰。海漢治下的地盤,的的確確是獨立于大明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盡管在碼頭上工作的人員似乎都是與自己一般無異的漢人,但據說他們全都已經放棄了明人身份,加入了海漢籍。而同樣為海漢人打工,海漢籍和非海漢籍的待遇差異,難民們也都在途中聽過宣講。到了這個節骨眼上,看到已經被選走了兩批人,剩下的人當中也有不少心思開始浮動起來。有人大聲問道“那吃兵糧可留在此地落戶嗎”
“家屬可以,本人不行。”負責征兵的軍官回應道“海漢民團隨時都會調動駐地,不過三年兵當完之后,便可選擇退伍,到時候要落戶什么地方,是可以申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