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工之后,許逸依然是到員工食堂吃了晚飯,然后才隨著人流施施然地回到自己的住處。他目前的住所是本地民居改造的集體宿舍,每間屋子里都是上下兩層的木制行軍床,一個院子里住了四十多號人,全部都是這次被截留下來的山東移民。
這些人來自山東各個州縣,也有極個別人是從中原逃難出來的,能夠重新回到這太平世界中,很多人都有恍若隔世之感。雖然海漢人目前還沒有跟他們一一談及明確的待遇,但能夠在這里享受免費吃住,最重要的是久違的太平,對他們來說就已經算是難能可貴的待遇了。
說話間負責管理他們這個院落的民政干部送來了幾十套換洗衣褲,還專門叫了個裁縫過來,讓他看身形選著號給這些新移民發放。這衣服布料雖然只是最為普通的浸染藍布,但對于這些新移民來說卻是十分迫切需要的物資。
許逸下船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行李和衣物,他身上這套衣服還是上次回登州的時候從路邊撿的,這個時節隨著氣溫升高已經有點穿不住了,今天在工作的時候就熱了一身汗。這送來的新衣服雖然樣式別扭,但總算好過沒有,領到衣服的新移民紛紛對民政干部表示謝意。
“這都是執委會為你們的福利”這種針對新移民的宣傳是每個民政干部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當下這種時機自然不容錯過。民政干部便趁著發放衣物的工夫,抓緊時間給新移民們宣傳海漢執委會的種種豐功偉績。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讓這些新來的家伙意識到,他們嘴里吃的,身上穿的,每天住的,包括這里安全穩定的環境,全部都是海漢執委會的。
“這真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啊”新移民里有人不禁贊嘆道。
民政干部聽到這話也是一臉驕傲“在南方,首長們可是萬家生佛,很多人家里都有專門的神龕供奉,說他們是活菩薩也不為過。”
許逸可不是那種沒文化的土包子,這么容易就相信別人的說法。海漢人主動接納北方移民這的確是大善舉,但他們也并非無償付出,至少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些人從踏上舟山島的第二天開始,就已經在為海漢工作了。按照今天在食堂聽到的說法,南方至少有好幾十萬人在為海漢人工作,這么多人究竟能創造出多少財富,以許逸的見識仍是不夠推測出結論,畢竟當初受雇于他許家的各種雇工、佃農,加起來也不過才幾百人而已。而海漢迄今仍在源源不斷地吸納移民,其規模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許逸一時難以想象出來,但這種嚴密的社會架構,絕非是單單為了救濟更多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