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章節內容開始a一心想要親自督戰的馬躍,卻沒有料想到自己的第一次正式出戰居然就成了最后一次踏上戰場的經歷,而他也有幸成為了近年來東海海防第一個非正常下臺的衛指揮使。但馬躍的失蹤并沒有立刻在嘉興海寧衛引起混亂,或者說短時間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更為準確。
馬躍該保密的時候沒有保密,不該保密的時候卻是捂得嚴嚴實實,他離開之前并沒有告知兩位指揮同知和屬下的指揮僉事關于自己的去處,只說身體不適要休息幾日,還特地叮囑他們不要到家里來探視。而對家里人卻說要到杭州府公干,可能需要去好幾天才會回來。這陰差陽錯之下,竟然沒有人立刻發現堂堂衛指揮使無端失蹤了。
最先發現并揭露這個狀況的并不是馬躍在海寧衛的同僚們,而是隔著一個杭州灣的觀海衛。七月三日,隸屬于觀海衛指揮的水師船只在東海上發現了一艘倭寇船,一路追擊到舟山島附近的時候,得到了海漢民團的協助,截下了這艘行蹤詭異的倭寇船。登船檢查的士兵在船上找到了包括馬躍在內的十余具尸體,以及數量不菲的現銀和一些大明出產的商品。又過了一天之后,便由觀海衛指揮使黃濤親自確認了馬躍的身份,并向海寧衛發去消息。
海寧衛這邊接到消息后自然是大為震驚,立刻由一名指揮同知帶隊去觀海衛認尸,結果發現除了馬躍的尸體之外,倭寇船上找到的十余具尸體竟然全是海寧衛人馬,而且都是馬躍的心腹。由于這船倭寇武力拒捕,竟然沒有抓到一名活口,所以馬躍這批人的死因也就成了未解之謎。但按照黃濤的說法,馬躍等人應該是秘密出海抓捕倭寇的時候不幸遇難,應當是為國戰死。
對于這樣的說法也沒有人提出異議,總不能說馬躍是出海密會倭寇,因為分贓不均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發生火并而死雖然看起來這種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但堂堂朝廷命官,如果死后還被追查到與海盜倭寇勾結,而且死得如此不光彩,那丟的可不止是他馬躍的臉面,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妥善的說法才能把這事完結,而黃濤所提出的這種可能性至少能保全所有人的面子。
由于船上的倭寇全部都死了,這事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死無對證,海寧衛的人雖然對此仍心存疑惑,但船上查抄到的財貨、倭寇的尸身、追擊這艘倭寇船的軍官和海漢人的證詞,這些人證物證俱在,讓人根本無法提出質疑。
于是海寧衛向浙江都司匯報這件事的時候,也只能用“出海剿匪,為國捐軀”這樣的說法來為馬躍莫名其妙的死亡做注解。當然了,隨同這份報告一起遞交的還有觀海衛的報功公文,畢竟還殺了一船倭寇,這可是近年來不多見的戰功。觀海衛指揮使黃濤、水師把總許少華,以及見義勇為的海漢商人錢某、石某等人,都在報功名單上。為了能夠坐實這件事,一同送到浙江都司的還有倭寇首級三十余枚。
至于在這個過程真正立下功勞的衢山島島主馬騰,卻連半個字都沒有被提及。當然這也是他自己的要求,雖然現在有海漢人罩著,但他仍然擔心自己的背叛行為會招來報復,并不愿意去出這個風頭。其實只要他自己不說出去,這件事恐怕數年內都不會把真相泄露出去了,畢竟當事者不多,除了海漢的參戰人員之外,剩下還活著的知情者全都已經打包送往南方,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安南黑土港的煤礦,就是南海安不納島上的種植園,總之有生之年大概都不太可能再回到浙江這邊了。
這件事雖然事起倉促,但最終的解決倒是還算圓滿,至少海漢在明面上把自己洗得非常干凈,還進一步地鞏固了“協助官府剿匪”的這種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