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海漢看來,原本的歷史肯定會有所改變了,因為海漢這個不速之客的出現,荷蘭人在遠東地區的活動空間遭受了嚴重的壓縮,目前也就只有臺灣的熱蘭遮城還勉強維持著正常運轉,而駐平戶的商館早已經面臨著入不敷出的痛苦局面,撤裁編制只是早晚問題,已不太可能再堅持七八年的時間了。
海漢船隊于八月一日繞過了南竜崎,這個位置在后世修建了平戶大橋,將平戶島與九州島連接起來。繞過這個海岬之后,就能看到平戶島東海岸上的平戶城了。在平戶城的南北兩邊各有一處海灣,便是著名的平戶港了。不過這兩處海灣的面積都相對較小,所能開發碼頭規模也較為有限,別說與佐世保灣相比,就算是比長崎港都差了一大截,也難怪幕府會將日本的對外貿易中心遷至長崎港,這平戶港的格局著實是太小了一點。
陳一鑫并不擔心會被拒絕進入平戶港,這個港口雖然已被幕府從外貿港口名單中劃掉,但從海漢之前搜集到的情報來看,實際上仍然還在運作當中,只是由公開經營轉向了半公開的地下交易而已。松浦家族既不想與幕府正面對抗,也不愿意就此放棄自家經營數代的生財之道,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松浦家族表面上擁護幕府的決定,但私下里該怎么做買賣還是照做不誤。對于松浦家族來說,經濟實力強大又善于做生意的海漢人無疑是一個極好的商業合作伙伴,沒有理由拒絕這種送上門來的好事。
或許是考慮到荷蘭人的感受,松浦家族的主事人并沒有親自出面接見遠道而來的“海漢商團”,只是派出了一個名叫松浦新一的年輕人接待了陳一鑫等人。不過這個松浦新一倒也不簡單,漢語說得比加入海漢已經好幾年的天草四郎還溜,倒是省下了翻譯的麻煩。
“在下早年曾經去過大明,到過蘇州、杭州、寧波等地,也是在那時候學會了大明的語言。”松浦新一仿佛看出了陳一鑫的疑問,主動便向他解釋了自己會說漢語的原因“平戶港有很多來自大明的商人,在下學會之后,與他們交談也更為方便。”
陳一鑫聽了這個解釋也是恍然,敢情這小日本還去過大明,也難怪漢語說得有股江浙方言的味道。既然對方聽得懂,那交流起來就容易多了,也不用擔心因為翻譯問題而造成誤解。陳一鑫先向其道明了自己的來意是為了搭建舟山至平戶的貿易航線而來。
“此前也有大明商人販運少量海漢貨至此發賣,件件都價格不菲,若是貴方能自行運貨來此,想必價格上也更具優勢。”這松浦新一倒是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陳一鑫也并不否認,點點頭道“我們經過多方了解,認為松浦家族會是一個極好的生意伙伴,所以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問問,松浦家族是否有跟我們合作的意愿”
松浦新一沒有立刻正面回應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能否先看看貴方的貨物樣品”
“這當然沒問題,其實我已經準備好了一份樣品,權當是禮品,送給松浦君。”陳一鑫拍了兩下手,立刻便有人抬著箱子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