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這個時空中,洪旭已經沒有機會成為明鄭時期的重要大臣了,甚至連能不能活著離開宮古島都不好說。在剛才的戰斗中,他的右肩下中了一發流彈,從位置看有可能傷及了肺部,滿嘴是血已經無法開口說話。以目前島上的醫療條件,未必能夠保得下他這條性命。
“盡快用平板車送到營地去”于鐵柱從俘虜口中落實了洪旭的身份之后,立刻便下令將他送去營地救治。不管洪旭這條命最終救不救得下來,但這戰功可是實打實地記在他于鐵柱頭上了。十八芝存活的首領中跟著鄭芝龍撤到宮古島的不過寥寥數人,只要任抓著其中一人都有軍功,于鐵柱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只希望洪旭能夠挺到送去營地驗證身份,要是在途中死掉,那重新驗證其身份又是一通麻煩。
不過此時前線指揮部對于目前的推進速度卻并不是很滿意,半天的時間僅僅推進幾里地,照這么打下去,清理整個宮古島只怕要半個月才行。雖然這次軍方準備的彈藥物資都很充足,但計劃的行動時間可沒打算要拖這么久。當初打澎湖也不過兩三天的時間而已,軍委和參謀部滿打滿算,頂多能給宮古島留下一周的作戰時間,如果動作太慢,最終就算能夠圓滿拿下這里的十八芝余黨,戰功也會因此而打個折扣。
王湯姆與海軍方面合計之后,決定還是要派出部分海軍士兵參與陸戰,以求能夠盡快地清理島上這些分散部署的堡壘據點。至于負責攻堅的炮兵部隊則是需要進行更細的拆分,以便攻打堡壘的部隊能夠多點開花。此外王湯姆決定提前把秘密武器派上用場,那就是使用拋射原理發射炸藥包的飛雷炮。
這種飛雷炮是在穿越前那個時空中解放戰爭年代發明的土迫擊炮,利用汽油桶作為拋射器,將捆扎成圓盤型的炸藥包放進去,用火藥拋射到一兩百米之外的地方引爆,當時還有一個很著名的稱呼叫做“沒良心炮”。這種炮其實與這個時代已經出現的臼炮十分類似,只是臼炮的炮彈不會爆炸而已。
海漢陸軍之所以開始打造這種武器,一方面是因為鍛造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開始批量生產各種型號的鐵桶,火藥的產量也已經能夠滿足軍隊作戰所需,另一方面陸軍在實戰中也發現了使用傳統火炮在運輸、部署、使用上的各種不便,急需一種不用專業炮兵操作,普通戰士通過短時間培訓就能立刻使用的簡易火炮。
雖然這種炮射程有限,精準度也無法跟正規的火炮相比,但勝在部署方便、操作簡單,而且其威力也著實不小。類似宮古島上這種堡壘據點遍地的狀況,倒是很適合使用飛雷炮來實施攻堅戰。這次隨軍運到宮古島的裝備中有二十門新近打造的飛雷炮,王湯姆果斷下令將這些炮立刻配發到各個連隊,并盡快在戰斗中投入使用。
當天下午,兩門飛雷炮便裝在平板車上送到了于鐵柱所在的連隊。這種炮的炮身比起傳統的鐵炮要輕了足足十倍,而炮彈是圓盤狀的火藥和炸藥包,裝載和運輸都較傳統鐵炮更為便利快捷。
于鐵柱在三亞的時候也已經接受過相關的使用培訓,對于飛雷炮的使用方法并不陌生,當下便命人在下一個目標百米開外的地方挖掘坑位,架設飛雷炮。這種武器只需根據目標距離,將鐵桶底部埋入坑中調校好發射角度即可。